感知更加智慧的未来(今日快评)

《河南日报》 (2024年12月03日 第 05 版)

  “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河南紧抓全国新一轮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机遇。这是一种长远谋划、着眼未来的格局,更是一种把握发展阶段、认识发展规律的自觉。”

  □本报评论员 悦连城

  12月1日,2024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开幕。会上发布的《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中,郑州高新区居苏州工业园区、张江高新区嘉定园、无锡高新区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小小一只传感器,看似寻常最奇崛。感知温度、评估水质、测算压力……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它们像人体的感官一样,帮助人们感知环境变化,准确作出决策。如今,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超测量、控制系统等范畴,延伸到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新兴领域,成为智慧经济的重要引擎。

  智能前端所需要的,就是态势感知。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都离不开传感器这双“眼睛”。当前,各类传感器都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微型化、绿色低碳、可穿戴等方向进化,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其中,智能传感器、柔性传感器、新原理传感器的研发具有代表性意义,有望塑造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如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引发产业分工重大调整,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放眼寰宇,资源依赖穷途末路,创新引领风光无限。哪里创新要素富集、教育资源丰富,哪里发展质量层次就高,后劲潜力就大。而方兴未艾的传感器产业,正是一个良好的“发力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929.7亿美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6.3%;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占传感器市场整体的1/4,增速高于传感器整体市场。时代,不容失去;机遇,不能错过。历史,从来都眷顾那些与时偕行的奋进者、直面挑战的勇敢者、善作善成的实干者。

  作为中国传感器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河南着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传感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方向不断迈进。高标准建设了墨子实验室、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郑州聚焦培育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构建了“一核多点”、多园区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开封流量仪表、洛阳气象监测、新乡MEMS制造、鹤壁光电传感等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河南紧抓全国新一轮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机遇,突破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审视谋划自身创新体系。这是一种长远谋划、着眼未来的格局,更是一种把握发展阶段、认识发展规律的自觉。

  “传”递科技,“感”知机遇。以2024传感器大会为契机,点燃创新“强引擎”,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南日报评论 05感知更加智慧的未来(今日快评) 2024-12-03 2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