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日,不少上海市民在二手交易平台或社交平台发现有转卖本市各区消费券的帖子,部分卖家的IP地址显示在外地。“我们掐点抢都‘手慢无’,到二手平台一看竟然全都有,到底怎么回事?”市民应女士很气愤,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介入打击这类违规的二手转卖消费券的行为,让消费券能够回归到消费者手中。(据12月9日上观新闻)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拉动内需,提振经济,促进消费回补,政府会采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比如,在618、双11等购物狂欢节,一些地方政府也会发放消费券来进一步刺激消费。政府发放消费券,是一种民生利好,具有明显的惠民属性。
但消费券却吸引来了“羊毛党”。一些黄牛会组织微信群上下线通过虚拟定位软件展开异地抢券。“羊毛党”利用技术手段囤券,如有人写程序、开外挂抢券;通过虚拟IP地址或虚拟定位,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羊毛党”还伪造消费,与商家合作套现。最后“羊毛党”大量囤券,普通市民却一券难求。政府发放了大量消费券,其中究竟有多少能够让消费者、企业获得实惠,又有多少被“羊毛党”所瓜分,被他们“顺走”?
“羊毛党”成了消费券的占有者,违背了发放消费券的初衷。本是促进消费回升的消费券入了少数投机分子的“私囊”,破坏了市场秩序,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大打折扣,还会损害政府、消费者、企业的利益。
“羊毛党”能够将消费券“收入囊中”,在于发放消费券的过程中,存在各种监管漏洞,让“羊毛党”能够有机可乘。比如,存在技术漏洞,让“羊毛党”异地抢券有空子可钻,相关部门表示,消费券资金来源于多个部门,各主管部门分别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签订协议后,财政资金通过各部门拨给第三方,实际消费兑付资金数额从中扣除,结余资金缴回财政,并没有明确某一部门对消费券使用进行监管。
要用好消费券这一刺激经济、利好民生的手段,就需要能够弥补监管漏洞,对于恶意“薅羊毛”的“羊毛党”要依法予以打击,斩断背后的黑色利益链,加大惩治力度,让他们为此承担相应的失信成本、违法成本。相关平台也要加强技术监测与风险防控能力。发放政府消费券,不能成了“羊毛党”的一场狂欢,而要真正交到老百姓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