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构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01日 第 07 版)

  □杨堰攒

  制度优势是党和国家最大的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涵盖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文明培育等工作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一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将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颁布系列规章制度构建要素完整、系统协同、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切实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确保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不动摇。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将“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作为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其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征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的根本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新时代以来,为确保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中央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等党内法规和文件,对象覆盖党员干部、军队、机关、高校、企业各领域。一系列制度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体职责和任务要求,推动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巡视巡察、联席会议等相关制度,廓清了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原则是非,进而确保工作导向不偏航,执行方向不走样。面对当下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思想文化激荡、文明交流交锋频繁局面,党和国家着力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出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作规则》《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规制度,通过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持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各类意识形态阵地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牢固阵地。十年来,我们以制度规范体系建设阔步迈向网络强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方主体守土尽责、守土有效,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增强,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确保制度彰显鲜明价值导向。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依规治党协调一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融入治国理政、依规治党、社会治理全过程。2016年,党和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围绕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2018年,“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入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此后,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等文件。一系列规范文件的出台彰显党和国家以法治建设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坚定意志,一系列法规制度的颁布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根脉、创新局提供权威法律依循。《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规制度从不同方面明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让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在双向互动中推动开创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确保制度指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现代力量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产生新变化,社会物质财富越富足,人民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就越迫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作为原则性要求为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方向性指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党和国家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家教家风、法治文化和廉洁文化等领域颁布系列专项法规,从组织队伍、内容生产、平台建设、机制保障等维度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地面向繁荣发展人民需要的当代文化作出战略部署和举措谋划。围绕“七个着力”,党中央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制度自信提高文化自信,以制度创新推进文化创新,在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期待。

  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全方位制度保障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检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的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以更新形式、更好内容做好正面宣传,出台一系列激励和管理制度,规范宣传活动,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唱响主旋律,营造“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舆论氛围。当前,改善对外传播话语困境成为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02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44条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强调通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世界更好了解和认识中国,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由此增添更为磅礴的制度力量。无论对内对外,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意识形态主战场,其发展变革深刻影响舆论宣传引导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格局。新时代以来,为建好用好管好网上舆论阵地,党和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推动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媒体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融合机制,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诈、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制度建设推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生动反映。面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及时把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与此同时,坚持制度制定与执行并重,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举措落细落实。一是全面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系统集成,把党的领导贯通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调整、实施保障各个方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提升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健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守正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创新基层宣讲形式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意识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使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制度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关键环节。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扬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文化治理的渠道方式,及时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自觉行动,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四是强化监督落实机制建设,通过将“虚任务”变成具体制度规定,把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巡视巡察内容,加大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力度,以自我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制度执行力、生命力。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助理研究员)

河南日报理论 07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构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 2025-01-01 2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