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集团化办学打造全域优质均衡教育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06日 第 06 版)

  □张萌 原钰恒 张文利

  “之前,我校本部1名教师教21个学生,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东校区和北校区1名教师教六七个学生,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校际教育资源、质量发展差距过大是我们面临的难题。”2024年12月31日,沁阳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总校长孙国营感慨道。

  如何破题?

  为缩小城乡校际教学质量差距,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4年8月初,沁阳市印发《关于深化全市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确定由政府主导、教育体育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采用“政府助推+教体局和总校牵引+成员校内驱”三力共驱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改革。

  沁阳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应运而生。该集团整合了第二小学、王召中心小学(东校区)、水南关小学(北校区)教学资源,由集团总校长带队,组建家访行动小组,参与东校区招生工作,并选派8名第二小学本部教学骨干到东校区、北校区做示范引领,东校区17名教师则到第二小学本部轮岗交流;集团内还组建了德育、教学、安全、信息化等一体化纵向工作团队,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2024年12月20日,沁阳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凭借集团化办学模式与显著的教育成果,成功入选第三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优秀案例。

  按照《关于深化全市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沁阳市还成立了沁阳一中、实验小学、第一小学3个“紧密型”教育集团和6个初中、5个小学“松散型”教育成长共同体,初步形成了“紧密型”与“松散型”结合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紧密型教育集团,重在资源优化整合上下功夫,各集团“统一管理、统一办学理念、统一品牌标识”,初步实现了集团内“联合教研、教师流动、内部考核”等制度落实。“松散型”教育集团,则突出“强校带弱校”“城区带农村”的帮扶效应,如实验中学、外国语中学、李商隐小学教育联盟,通过远程互动、送教下乡带动部分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

  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以来,“紧密型”教育集团旗下薄弱学校招生相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亦入选河南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优秀案例。

  强化优质发展,不断开拓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新格局。沁阳市积极统筹区域资源,投资1亿多元改建李商隐小学西校区、一中初中部(十八中)、第二小学等基础设施;选派29名城区教师下乡支教,149名教师参与城乡学校交流轮岗,由城区学校牵头、乡村学校参与,开展送教下乡、赛课磨课、同课异构等交流活动,持续提升教学质量。2025年,该市将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教育集团基础建设和发展专项奖励。

  沁阳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原表示,将持续锚定“人民满意”,立足“优质均衡”,采取“紧密型+松散性”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加大投入+灵活交流+多样考评”等多种改革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河南日报评论 06沁阳市:集团化办学打造全域优质均衡教育 2025-01-06 2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