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谈豫酒”系列报道之三

且说豫酒“容和易”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09日 第 07 版)

  □王安琪

  河南是中国白酒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底蕴、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以及独一无二的酒文化号召力。当前,豫酒振兴已经进入深水区,豫酒独特优势究竟有哪些?如何发挥优势,讲好豫酒故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向上之路?

  本期我们特邀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琪从文化的角度和大家作分享。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作为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的人,除了一日三餐,离不开的还有酒,尤其是家乡酒。

  有幸生在中原,生在河南。当农耕文明的曙光在黄河滩上初现时,便有了黍稷麦菽稻五谷,先人们从五谷中品味着酸甜苦咸辛之五味,也营养了他们的心肝脾肺肾之五脏;及至杜康“初作箕、帚、秫酒”,人们对生活便有了更高的追求。豫酒绵延数千年,品类繁多,香型各异,譬如浓香型的赊店、杜康、宋河等,又如清香型的宝丰,还有创新性的陶融香仰韶和馥香皇沟等。

  在河南话里,表示“好”的程度,常用一个词:“中”,就是最好、极好的意思。一个“中”字,表述了“天道恒常,不偏不倚”的道家哲学,体现了“中于正,无过之而无不及”的儒家思想,同时,也洋溢着河南地处中原的博大和兼容并蓄的宽厚。河南人地处中原,最善居中调和,由此,令人想到了三个字:容、和、易。

  “容”字在甲骨文里,上面的“宀”,是房屋的意思,下面是“谷”,是空虚的山洼。许慎说,“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因此容的本义是容纳、接受。“易”字的甲骨文是把东西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这就意味着施与和接受双方的变化。到了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又赋予“易”更丰富的哲学意义,易即变,天地运行,寒暑易节,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这就是规律。万物有“定数”也有“变数”,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和方向不会偏废。而“和”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多样性的统一。

  反映到豫酒上,共同点是选料精细,容五谷于一窖,工艺精到,集万千变化于一身,口感丰盈,醇厚绵软,很像河南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同时又层次分明,回味悠长,似乎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但长期以来,豫酒基本上以浓香、清香为主流,少有酱香、芝麻香等其他香型,直到21世纪初仰韶陶融香、杜康兼香、皇沟馥香、贾湖原香、蔡洪坊馥柔香白酒的出现。融合香型酒一杯入口,五味俱全,填补了豫酒创新香型的一个空白。

  然而,在我们为豫酒品类繁多、源远流长感到骄傲的同时,又不免心生隐忧。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每年白酒消费数百亿元,而豫酒所占份额还不足三成,超七成的市场份额被省外品牌掠去。原因很多,但本人认为概豫酒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翻看各家豫酒的简介,几乎如出一辙,而很难找出独具一格的特点。

  河南地处中原,兼容并蓄是胸怀,居中调和是专长,“容和易”都没有问题,却忽略了孔圣人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既可以与周围的人和事保持融洽的关系,但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小人常苛求他人与自己保持绝对一致,而不去追求真正的和谐融通。若各家豫酒能领悟圣人之言,在“容和易”的基础上,追求玄之又玄的“窖变”,求易求新,才能实现“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的境界。

  “和而不同”,是孔圣人所说的君子德行,或许也是振兴豫酒的众妙之门。

河南日报名酒 07且说豫酒“容和易” 2025-01-09 2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