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健磊在化验检验。受访者供图
王跃斌对出境旅客所持证照进行查验。 本报记者 徐东坡 摄
核心提示
“祝你平安快乐”,发出这样的祝福时,我们不能忘了是谁时刻在为我们守护。今天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本报从全省众多警种当中,选取刑警、法医、边检民警、派出所民警为代表,记录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和出彩,展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向他们致敬。
黄欣|刑警
利剑出鞘保平安
□本报记者 周青莎 王斌 见习记者 周媛媛
1月4日上午7时许,兰考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院内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尽管是周六,民警们的工作依然如常。
“干刑警,工作、休息时间不能分太清。”刑警大队大队长王肃桥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刑警工作性质特殊,抓捕嫌疑人说走就走,不少时候队员们吃住都在单位,随时待命。
刑警一中队办公室,中队长黄欣在电脑前快速浏览最新案情动态。8时,3名侦查员赵冠勋、吴汭桉、刘志恒就位,晨会开始。“今天咱们值班,把卷宗整理一下,需要做鉴定的立即送检,整理好的移送检察院……”黄欣布置完当天工作,大家分头忙碌起来。
11时30分,对讲机响起,刚处警回来的黄欣又接到任务。“情指中心通知,有起盗窃,咱们立即出发。”黄欣边招呼大家边往外走。
被盗的是某小区三楼的一户人家。抵达现场后,侦查员们迅速分工,调取监控,走访邻居,对现场进行技术勘查。黄欣也戴上手套,仔细查看每一处可疑痕迹。
“视频里发现了嫌疑人!”突然,视频侦查组传来消息。队员们立刻赶往嫌疑人在视频中出现的最后地点,走访周边店铺,从一段段公共视频、一个个目击者的描述中,侦查员们逐渐拼凑出嫌疑人的行动轨迹。
傍晚时分,嫌疑人藏身处被锁定。黄欣带领抓捕小组直扑过去,准备实施抓捕。蹲守间隙,队员们这才顾上给身体“回回血”,吃着方便面,就着矿泉水,算是解决了一天的午餐加晚餐。“这不算啥,出差抓捕节奏更快,我们早就习惯了。”赵冠勋说。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夜幕下,一个鬼鬼祟祟的黑影闪现。“行动!”黄欣一声大喝,侦查员们一齐冲上去,嫌疑人被成功抓获。兴奋将大家的疲惫一扫而光,将嫌疑人带到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时,已是晚上10时许。顾不上休息,黄欣和战友们开始了突击审讯。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是刑警的工作常态。黄欣和战友们无怨无悔,因为在他们心底藏着对这份事业最纯粹的热爱。
闫健磊|法医
向蛛丝马迹寻真相
□本报记者 王绿扬
打开电脑进入系统,查看警情通报,研判生物数据信息……1月7日8时许,法医闫健磊像往常一样,重复着看似“枯燥”的工作。
37岁的闫健磊是商丘市公安局睢阳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刑事技术中队中队长。2012年,他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刑警队,成为一名法医。“遇到大案,我们也会作为侦查员,与队友们一起抽丝剥茧、侦查破案。”他说。
面对高温炎热、腐败恶臭,闫健磊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每次拿起手术刀进行解剖前,我都会在心中默念‘我是来为你解答真相的’。”从蛛丝马迹中寻找被隐藏的真相,这是闫健磊的坚守和初心。
随着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闫健磊出现场办疑难案件的频率逐年下降,这让他有了更多时间侦破积案,而检验复杂疑难检材、查寻细微物证痕迹、做出精确数据鉴定正是破案的关键。
2024年11月1日,闫健磊在查验案件信息时,发现外地2006年一起刑事案件现场提取的物证信息与辖区某小区李某的相关信息高度吻合。经过再三细致排查,李某确有重大作案嫌疑。
如何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确定嫌疑人身份?“我带领队员侦查了两天半,经过努力获取了李某的关键信息,这才确定他就是当年案件的嫌疑人。随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抓捕,并将嫌疑人顺利移交外地警方。”在自己手上用了不到3天时间就让尘封18年的悬案水落石出,闫健磊说,这种破案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从警13年,闫健磊出勘各种疑难案件现场1000余次,检验各类物证3万余件,出具鉴定文书1万余份,通过刑事技术侦破重大案件数十起,为侦查破案和法院定罪量刑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闫健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一天,他没有因新发复杂案件出警。“法医不出警,意味着辖区是平安的,希望这样的日子越来越多。”他说。
王思晗|派出所民警
追求“极致”护安宁
□本报记者 周晓荷
1月8日上午,郑州市郑东新区祭城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王思晗将上班前就整理好的1月7日“郑东祭城联防联动”工作讲评信息发至辖区“联防联动”微信群——“请大家加强巡逻排查火灾隐患,积极在业主群、朋友圈转发防火防灾宣传文案。”“很多单位都能够加强对地下室、停车场、电动车停放处等重点单位的巡逻,为大家点赞!”……
翻看群消息,大多是附有时间、地点的夜间巡逻照片。“祭城路派出所辖区面积4.02平方公里,近9万实有人口中暂住人口占60%,辖区内有大型商超和多座写字楼,要想做好辖区防范,必须开展动态风险隐患排查。”王思晗说。
为此,王思晗所在的综合指挥室牵头,将辖区社区干部、商超等重点场所负责人、物业及安保力量动员起来,搭建了55个小米电台,组建了微信群。每晚,安保人员三次巡逻并在群中上传照片,发现可疑情况通过电台报告,巡逻民警就近出警;巡逻民警要对物业安防力量进行检查;综合指挥室通过电台点名,提醒大家保持警惕。次日上午,由王思晗通报电台点名情况、民警巡查情况。
“我们希望通过‘指尖’连起一切安防力量,补强薄弱环节,把安全防控做到极致。”王思晗说。
“极致”,是这位“90后”女警官的不懈追求。曾在光荣部队“雷锋旅”服役的她,身上带着股较真和热心的劲儿。刚转业时,王思晗是名社区民警,在为群众办事答疑时,她记录下高频问题,突破警种业务壁垒,整理出一套“警务咨询二维码”,内容涵盖户籍、警务室、交管、出入境等业务。新生儿出生咋登记?居住证换领啥流程?群众遇到类似问题,扫一扫二维码,所需材料、办理时限随时可查。
小小微信群、小小二维码,看似不起眼,却系着万家安宁。王思晗说,民警离群众最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小事”做到“极致”,才不愧对这身藏蓝。
王跃斌|边检民警
守卫“云端的国门”
□本报记者 徐东坡
“您是旅游还是商务?”
“准备去哪个城市?”
……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大厅,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柜台前的外国游客倍感亲切。1月6日,是郑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前台验证岗民警王跃斌执勤的日子。
中等身材,一身制服,戴着眼镜,举止文雅。当天下午2点左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班进入高峰期,王跃斌来到二楼出境通道的前台验证席位,开始为旅客服务。
十几分钟后,这批旅客顺利通过查验。工作间隙,王跃斌翻了翻手里的小卡片,卡片上是本次执勤两天内的航班信息,一共17班,大多是半个小时左右一班,旅客近3000人。
“旅客通过我们的查验后,就可乘机出境或入境,这里就是国门,我们是在守‘云端的国门’。”说起自己的工作,王跃斌感到责任重大。
39岁的王跃斌原是一名武警战士,2019年转隶为移民管理警察。除参加单位培训外,他利用业余时间苦学苦练,现在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沟通无障碍。免签政策实行后,他还常常利用会说外语的优势,向外国旅客宣传推介河南文旅。
当天清晨5点,王跃斌到达单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站里组织的学习会,和同事们一起学习最新的出入境政策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国家的游客来到河南,出入境政策、证照等知识也不断更新,守好国门,压力不小。”王跃斌介绍,站里每月都会组织考试,敦促大家精研政策、熟悉业务,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此外,工作中还要心细如发,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可能的违法行为。
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机场人群熙熙攘攘,王跃斌还在忙碌。“除了下午,晚上也是航班非常集中的时段,一直持续到次日早上。工作这么多年,感觉最痛苦的还是熬夜。”王跃斌笑着说。
短评
致敬不凡的“你”
□朱殿勇
当晨曦初露,城市渐渐苏醒,有一群人早已披上战衣,悄悄地守护在你我身边,他们的名字叫人民警察。今天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群最可爱的人。
从刑警到法医,从边检到片警……熟悉而陌生、隐秘而伟大,不同的警种书写着一样的忠诚。
刑警是正义的使者。他们不畏艰险,与罪恶展开较量,斗智斗勇、抽丝剥茧,敏锐、果敢、细心、耐心是他们的特质,每一天都充满挑战,每一次雷霆行动都让社会多了一分安宁。
法医是真相的探索者。专业的知识、冷静的头脑,他们在“无声”的线索中寻找“答案”,每一份鉴定,都是一次匡扶正义的不懈努力。
边检民警是国门的守护者。站在最前线、守好这一关,就是在守护身后的安全和尊严。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严谨的工作,诠释着“国门卫士”的崇高使命。
派出所民警是咱们的贴心人。他们用真心与热情温暖着社区居民,调解纠纷、解难纾困,“跑断腿”“磨破嘴”,出警的脚步急匆匆,换来的是稳定与安宁。
岗位平凡,书写不凡。让我们向所有的人民警察致以崇高敬意,道一声“珍重”,说一声“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