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为艺术品市场赋能(履职尽责这一年)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14日 第 04 版)

  □本报记者 李昊

  “在人才培养、生产、消费、交易等各环节,我省艺术品产业都呈现出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特征。然而,真伪难辨、管理滞后、交易认证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又制约了市场的发展。”1月13日,省政协委员、河南移动工会副主席刘昌晔告诉记者,他认为,破局之道在信息化这把“利剑”之上。

  书法、绘画、篆刻、雕塑……近年来,全省艺术品收藏量与交易量持续攀升,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日益旺盛的需求。推进河南文化普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需让艺术品这一“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专业门槛高、购买渠道少、保存保值不易等一些现实问题,让不少人对艺术品交易望而却步。”刘昌晔说。

  随着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加规范、透明的管理方式亟待建立。在一次与艺术家的交流中,刘昌晔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艺术品收藏、流动、转手等难题。”

  传统模式下,交易信息泄露、赝品泛滥等情况难以避免;由于缺乏权威、统一的鉴定标准,艺术品价格评估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交易认证体系不完善,缺失相应的诚信惩戒机制。

  刘昌晔在提案中建议,由权威机构牵头,采集汇总艺术品信息、状态数据及专家评估鉴定结果,建立艺术品数据库,并构建全流程监管平台,确保每一件艺术品、每一次交易流通都有据可查。

  “通过引入AI技术识别、区块链技术加密认证,可以为每件艺术品赋予唯一的数字ID,让艺术品在存储、交易及运输过程中保持真实、完整,杜绝仿冒,保护艺术家原创作品,让买卖双方交易更放心,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刘昌晔介绍。

  去年,刘昌晔提交了三份提案,其中关于“加快算力发展打造河南数字强省”的提案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广州、浙江等8地的调研中,他还深入了解云计算平台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状况,提炼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未来,我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争取以更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提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刘昌晔表示。

河南日报要闻 04信息化为艺术品市场赋能(履职尽责这一年) 2025-01-14 2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