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繁忙景象。先进的数控机床高速运转,技术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监控着各项生产数据,庞大的零部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序组装,一个个“巨无霸”盾构机在这里整装下线,销往世界各地。作为“三个转变”的首倡地,“中国品牌日”的发源地,中铁装备集团切实把“三个转变”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生动实践。
“十年来,企业紧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引领发展。”中铁装备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志国介绍,近年来,中铁装备累计开展各级科技项目454项,科研经费投入突破30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7%,连续三年平均增幅为7.27%,先后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断面硬岩掘进机、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盾构机产品,巩固了企业在世界掘进机领域的领先地位。
充足的资金流是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为了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税务总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实行税务网格员管家服务,梳理六大类优惠政策,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辅导和涉税体检,帮助企业规范足额享受各项税费“红利”。2024年,中铁装备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7186.34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3729.23万元。“得益于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我们能够有更多可支配资金投入研发创新,在技术攻关、工序协同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突破,让‘河南牌’盾构机成为国货出海‘新名片’。”张志国向笔者展示着“中国制造”的“海外之旅”。世界首台应用绿色理念生产制造的“中铁1237号”,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高速铁路隧道项目Taormina标段顺利始发;全球最大直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高加索号”,成功贯通格鲁吉亚kk公路古多里隧道;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的土压平衡盾构机“中铁1294号”,连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北部隧道和商业中心……目前中铁装备产品成功进入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等3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累计超过120台,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是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
“有税务部门的全方位护航,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世界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中国装备、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张志国表示,中铁装备将继续争当践行“三个转变”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在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部地区崛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