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菲菲 李莎
寒冬时节,王屋山下热潮涌动。全省第十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现场,济源共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91亿余元;夜晚气温降至0℃,宝龙广场却温暖如春,人头攒动;世纪广场上空,大型无人机展演带来新年狂欢,也描绘出济源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
水深则鱼悦。重量级项目越多,发展活力越足,意味着当地营商环境越优。
近年来,济源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持续提升惠企质效,切实回应企业关切,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4%、43.8%、12.1%。
“围墙外的事,照单全收”
1月13日,济源市尚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在紧张地进行设备调试。
“政府对我们很关心,从项目立项、批复到建设,每个环节都给予了全力帮助。”该公司总经理卢建中介绍,政府部门搭桥牵线,支持济源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股尚恩环保,共同实施该项目,及时破解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先后召开项目推进会1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规划手续办理等难题;利用专利导航助力项目核心技术完善升级;引进第三方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有效满足了项目用气需求。
企业有难处,政府伸援手。这是有为政府助力有效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相比自然人,企业资本、人力富集,组织化程度高。但企业不是万能的,鞭长莫及之时,往往需要政府更有为。对此,济源职能部门用行动回应:“围墙外的事,我们照单全收!”
济源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各项制度性障碍,推动政务服务迭代升级,助力企业降本减负;另一方面探索“一专班一平台一阵地一机制”模式,组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上线“码上服务”平台,打造“济商家园”阵地,实行“合力服务团”机制,全方位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更大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伴随一系列政策和服务举措落地见效,去年,济源入企执法检查频次同比降低32%,通过“一专班一平台一阵地一机制”模式协调解决涉企问题300余个。
活水养好鱼。2024年,济源经营主体累计11.3万户,经营主体密度1538.9户/万人,居全省第三;1至11月,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9.1%。
给企业吃下“法治定心丸”
新年伊始,济源市永盛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勇正忙着新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多亏法院给了我们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这个项目实施以后,公司不仅可以偿还债务,还将进军纳米陶瓷高端领域。”苗勇说。
据了解,前几年因受外部环境影响,该公司资金链断裂,深陷债务困境。2023年,经债权人申请,济源市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了该公司的破产清算案。
是“一破了之”还是“挽而救之”?案件管理人秉持“应破速破、能救必救”的原则,深入企业调查走访,发现该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不错,且拥有完备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产业工人,盘活概率较大,案子有和解的可能性。而后经多方寻解、反复磋商,山东一公司与该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敲定每年的债权清偿比例。最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达成破产和解方案,该企业重获新生。
清算转和解,危机现生机,法治护航是关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济源政法系统接连出台多个文件,紧盯企业反映最强烈、影响发展最迫切的法治痛点堵点,制定完善了一批稳预期、降成本、增信心的政策举措,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可感可及,为企业吃下“定心丸”。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济源还创新探索涉企案件办理“五个一”工作机制、全流程网上办案等经验做法,努力为企业提供精准法治服务,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据统计,2024年,济源两级法院执行质效实现突破性增长,多项指标冲至全省前列,其中,执行完毕率43.52%,居全省第四;涉企案件执行到位率48.55%,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9.03%。涉企案件办理的质量、效率、效果稳步提升。
“引进来”有吸引力
“走出去”有竞争力
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用脚投票”。
“我们在中国有30年的投资经验,济源让我印象深刻。这里发展氛围好、工人素质高,各项服务贴心,非常符合我们的需求。”去年11月,第三次来济源的日本客商中谷繁实再次表达赞许之情。目前,中谷繁实和友人共同投资的山井纺织品生产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投产后年产值约4000万元。
外资企业“引进来”,本土企业“走出去”。
近日,济源华申电源有限公司首批170件锂电池顺利出口国外。“多亏海关全程指导,帮我们打通了首次出海路。”该企业总经理齐小中说,有了这次经历,公司对开拓国际市场信心更足了。
“一进一出”背后,是济源对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加快培育。
济源正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形成资源要素集聚的“强磁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实施外商、外贸、外经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提供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让“引进来”更有吸引力;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开展政策宣讲和相关业务培训,让“走出去”更有竞争力……接连不断的改革创新举措,让济源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2024年1月至11月,济源外贸进出口首破400亿元,进出口总值和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局长周奎明表示,济源将持续加力度、拼速度、增温度,努力提升企业满意度,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