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6日,开封宸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定期检测500MW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龚砚庆 史长来 汤传稷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
你知道有一种玻璃能发电吗?它被称为挂在墙上、装在屋顶的“发电站”,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绿色能源。
1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开封汴东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开封宸亚新能源有限公司500MW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车间,近距离探秘这种“神奇玻璃”。
建筑面积达5.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在忙碌,一片片长2米、宽1.6米的发电玻璃从流水线下线。工作人员手持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相关数据在旁边电脑上同步显现。
“这条长达1595米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目前在我国碲化镉行业单线产能最高,组件尺寸最大为3.2平方米,全球领先。”公司董事长徐明明说。
镀一层膜就能发电的奥秘是什么?徐明明指着发电玻璃上纵横交织的细线说:“关键在于这层薄薄的碲化镉。”
碲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通过高科技的涂覆工艺,被均匀且精准地附着在玻璃表面。当阳光照射这片玻璃,碲化镉薄膜如同微型发电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一片1平方米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年发电量可以达230千瓦时左右。”徐明明说,比起普通的发电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的耐久性更胜一筹,设计寿命可达40年,这为光伏发电的推广开辟了广阔空间。
该公司用发电玻璃搭建了蔬菜大棚。大棚里温暖如春,光线充足,一畦畦羽衣甘蓝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政策的东风是推动项目加速跑的关键。”徐明明介绍,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推广力度,其中“农业+光伏”模式备受瞩目。公司秉承“棚顶发电、棚下种植、农光互融”理念,精心规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项目,积极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及低碳农业的技术革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碲化镉发电玻璃不仅可以应用于农业,还可广泛应用于地面电站、建筑幕墙等领域。
据了解,开封宸亚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亿元,建设的500MW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项目于2025年1月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12亿元、利税1亿元。目前,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碲化镉组件生产线,有博士硕士20人,拥有碲化镉产业化核心镀膜技术,参与制定行业团体标准1项,申请专利25项,储备专利17项。
“一期项目的投产只是开始。”徐明明说,公司将抢抓政策机遇,更好地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设施农业”源网荷储项目拓展市场,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落户开封,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