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赋能 一路繁花

——国网南阳供电公司服务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侧记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第 05 版)

  二十多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动工;十五年前,16.5万群众陆续搬离家乡,彰显大爱报国的奉献与担当;十年前,一渠清泉跨越1432公里送入京津。十年来,南阳地区7个县市区供电公司、61个乡镇供电所、2000余名供电服务员工相继接过接力棒,架线路、立铁塔、装配变,查隐患、送服务、助发展,用创新和奉献为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撑,用初心和责任助力移民生产生活一路繁花。

  一叶成兰

  “设备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造成部分线路绝缘老化破损。现在已经处理好了。”1月18日,在距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仅一公里的九重镇武店村“淅川县国药组培育苗中心”蝴蝶兰驯化大棚,国网淅川县供电公司九重供电所的工作人员现场紧急处理了一处电气设备故障,重新通电后,数台暖风机、加湿机开始运转,大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迅速上升,与室外接近零下的温度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大棚有几百万盆蝴蝶兰,都处于驯化阶段。别看现在花苞一串串的,刚搬进来时都只是一小片叶子,实验室里培育出来后,经过一整年的育苗、生长、休眠、催花,才能长成一株品相好、花苞多的A级兰花。”现场的管理人员陈青介绍。他是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移民到武店村的,四年间,他从苗木工人干到管理层。而在武店村,像他这样依托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就有20多名。

  在基地,笔者见到了负责人陈星,他正拿着厚厚一沓订单联系外省客户,“我选择从西安回到武店村创业,是作为一名移民后代,想要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2021年,他将基地搬回武店村,从小范围试点种植发展为拥有1.8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和集种苗培养、植株售卖、定向培养、订单生产等全产业链基地,并且成了当地重点移民产业,吸引广大移民群众安心在家门口干活挣钱。

  “在我有创业意向还在考察选址阶段时,供电部门就多次上门与我对接,主动了解产业规划和用电需求,想方设法为我节省办电成本。”谈到基地的发展,陈星表示,“电力发挥了大作用。由于蝴蝶兰比较娇贵,智能化温室大棚控温控湿全靠电力。供电人员经常上门帮我们排查用电隐患,处理用电故障。”

  进入冬月以来,基地的蝴蝶兰花色多、品种全、长势旺,每天都有数千单的销量,成为颇受欢迎的“年宵花”。

  四年来,国网淅川县供电公司累计为该基地架设线路3.6千米、杆塔46基,并通过“一对一”模式开展上门服务312人次,帮助解决用电问题15项。

  武店村还建成了千亩突尼斯软籽石榴果园、汤山渔村农家乐民宿等多个移民产业,群众腰包鼓起来了,集体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生动诠释了“一叶也能成兰”。

  一草成景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发展移民产业的思路是社区提供土地,投资建设厂房,再吸引企业入驻。企业入驻首要条件是要能给居民带来就业岗位,让社区的老人、妇女等在家门口‘有事干’。”1月18日,在邓州市白牛镇周沟社区,正在查看聚和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厂房扩建工程进展的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勇动情地说。

  邓州市目前有整建制移民村29个,移民3万多人。周沟社区于2011年5月从淅川香花镇宋岗码头移民而来,当时正在浙江务工的付勇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带头搬迁至此,并于2021年通过选举进入社区“两委”班子。

  从周沟社区建设初期,国网邓州市供电公司就主动介入,派专人对接产业发展规划,了解用电报装需求,预测用电负荷增长点,超前规划建设配套电力设施。先后增容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600千伏安变压器三台,做到配套电网工程“提前规划、提前启动”,确保项目即来即接即用。

  聚和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该社区引入的最大一家企业,依托南阳地区优质的艾草资源,主要生产艾草相关制品和中药药贴,年产值6000余万元,为社区50余名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周沟社区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家乡落户到本地。我们千方百计提供电力支撑,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稳定增收不差电。”国网邓州市供电公司白牛供电所台区客户经理、电力雷锋班志愿者秦秀献告诉笔者,“我们建立‘一对多’服务档案,将该社区205户居民以及种植养殖、加工业等近十家移民产业纳入服务范围,经常上门开展隐患排查、设备检修、用电指导服务。”

  现在的周沟社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强民富,乡风文明、景美人和……以艾草药贴产业为龙头,养鸡、香菇种植、果蔬采摘等多产业快速发展、前景广阔,尽显乡村振兴的盎然生机。

  一木成林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算数。”这是社旗县桥头镇朵朵花业负责人邰景伟的口头禅。2011年,邰景伟从淅川县马蹬镇云岭岗村移民至此。十多年来,从最初加工仿真花卉的家庭作坊,逐步发展为县里的重点企业——河南朵朵花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当地移民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先后获评“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南阳市“强村富民”重点项目。

  “仿真花的热熔、成型全靠电气化自动设备。前年桥头供电所工作人员来走访,告诉我们厂区的变压器供电距离远、容量小,生产高峰时段可能会影响电压质量。主动协助我们重新规划选址,架设了一台大容量变压器。像我这样因电受益的仿真花加工厂在桥头还有十几家。”邰景伟告诉笔者。

  国网社旗县供电公司建立移民产业用电报装绿色通道,通过线上与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对接和线下走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提前了解项目建设规划,通过线上办、“刷脸办”、一次办、联网办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便捷报装服务。同时,积极推广居民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户用电报装“省力、省时、省钱”的“三零三省”服务,缩减办电环节、压减办电时间、节省办电投资。

  在邰景伟的带动下,当地成立了仿真花加工协会。目前,仿真花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形成集原材料、产品研发、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辐射带动南召、方城等周边县区发展相关产业,吸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近3亿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马蹬始终是我的根,从创业初期我就一直想要回去建厂。老乡们既可以到厂里上班,又可以把零活带回家里干。村里的老人、妇女不仅能守着家,又增加了收入。”发家致富后,邰景伟还不忘反哺家乡,2023年他回到淅川县马蹬镇投资建设仿真花厂,带动家乡群众共同致富。如今,邰景伟的仿真花产业就像一棵大树,扎根桥头、辐射周边,枝繁叶茂、蓬勃发展,逐渐成长为花开朵朵的美丽花园。

  十年移民路,深深电网情。在这难忘的十年里,国网南阳供电公司紧跟时代发展大潮,见证并参与、支持着移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实现生活幸福、产业振兴。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下,广大移民群众在新的土地上安心生活、用心经营,过上了“甜如蜜”的好日子,一个个移民村庄实现了华丽“蝶变”,供电员工用初心和行动写就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陶松磊 冯霞 袁文俊 闫草)

河南日报要闻 05电力赋能 一路繁花 2025-01-21 2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