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艳红 赵宣
数字政府是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政府治理和服务的全新场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创新政府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强人权保障是我国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健全个人信息法治保障机制。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建构的基础是数字政府在宪法上负有的保护义务。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数据安全法》《电子签名法》等基本法律规范。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公司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途径更加简单快捷,并通过海量信息攫取巨额利润。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公民很难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即使发现也很难将其进行有效的保护,而且从实践看,个人信息的保护效果不佳,从公权力角度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是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坚持两个最小原则。首先是收集范围最小,政府在政务活动中不得过度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且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要具备明确和合理的目的,其次是影响最小,采取对当事人影响最小的方式,涉及具体个人隐私,应当采用脱敏、加密处理等方式保障公民隐私权。第二,制定技术性规范类规则。采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个人信息的溯源机制,通过节点形成数字历史档案,提取并整理完整的数字处理流程,加强个人信息数据监管,保障信息所有人对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第三,建立安全预警与防范机制。建立个人信息应急管理预案,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纳入个人信息保护监管的网站和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扫描,实时监测终端存储的个人信息情况,并根据个人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涉及重要个人隐私信息的进行重点标注,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四,加强外部监督。通过行政指导、行政协议等形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政府和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文本进行考核,规范政府和相关企业收集和处理公民信息。
强化自动化算法行政的法治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数字政府建设中,自动化算法行政借助大数据开展深度学习,以辅助行政裁量,预测资源调配,成为数字法治政府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自动化算法决策有效提高了公权力的运行效率,为避免自动化算法行政侵犯基本人权,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防范。第一,明确规定自动化算法行政的适用条件。对于不存在裁量空间或者裁量空间较小的羁束性裁量事项和一般裁量事项,行政机关可以进行自动化决策,但是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事项,行政机关应当采用算法+人工的方式,增设相关人员进行法制审核。第二,公开自动化算法的影响参数。参数是影响算法行政结果的重要数据,当预测算法行政和裁量算法行政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政府应当公开算法决策要素及其权重,出于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权衡,并不要求公开技术源代码,公开的是代码化的法律规则,使公民充分了解算法自动化行政做出行政行为的依据,减少算法黑箱造成的危害。第三,推动自动化算法行政的影响评估。引入行业协会、技术企业、公民代表等定期参与自动化算法评估,增强政府、技术企业、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公众的基本需求与对算法的意见,形成自动化算法行政评估报告,并根据评估报告对自动化算法进行优化升级。第四,增强自动化算法行政的程序保障。首先,当自动化算法行政做出对当事人不利的行政决定时,应当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通知当事人,并告知作出不利决定的理由和依据,保证当事人的知情权,其次,设置合理的申诉时间区间,保证当事人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促进数字平等与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但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发展的短板。因此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亟须做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弱势群体数字权益保护的两方面工作。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结合《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统筹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各部门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提升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按需推进农村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完善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升级力度,推动乡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第三,深化乡村数据共享开放。积极发展“互联网+”模式,推动乡村政务数据共享利用,向上与县级以上平台互联共通、数据共享,向下覆盖乡镇各部门,形成一体化数据共享大平台。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第一,保留传统渠道和服务。采取线上政务与线下政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弱势数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增强弱势数字群体在数字社会的幸福感。第二,鼓励开发弱势数字群体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政府通过税收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方便数字弱势群体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数字产品的适老化运用,满足老年人的数字需求。例如,在互联网应用层面,已经有300多个网站和APP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测评。第三,开展数字弱势群体教育培训。发挥多方力量,定期举办数字教育讲座,数字技能大赛等活动,助力数字弱势群体融入数字社会。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