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润泽
2月11日,冯小宝如往常一样在洛阳电务段检修设备。
59岁的冯小宝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电务段信号工,今年春运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39个春运,也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
“年轻职工脑瓜好使,理论知识掌握得快,但动手实践能力稍有欠缺。”冯小宝一边巡视网外设备,一边与记者交流,“像设备检修维护,活儿看着简单,其实里头学问大着呢。我把设备的关键点和检查重点讲给他们,就能让他们少走点弯路,尽快独当一面。”
1986年来到洛阳电务段,冯小宝先后在穆沟、偃师、巩义等站区岗位担任工长、中修队工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9年,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设备维修维护技巧。
“刚上班不久时遇到区间故障,那时交通不便、光源设备也不发达,我背着译码器、发码器来回穿越10个山洞去维修点,维修过程满是艰辛。”冯小宝感慨,工作虽累,但故障排除后,看着一辆辆飞驰而过的列车,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道岔检查重点是什么、信号机检修关键是哪些、网外电缆径路走向如何、存在哪些风险等等。”冯小宝拿出几个发黄的本子,这是他几十年来的工作心得和检修秘籍。
“如今,技术和设备日益先进,检修时充分运用高科技设备,如道岔缺口报警,其误差仅1.5±0.5毫米,通过监测系统能及时掌握缺口变化并维修处理,避免故障发生,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冯小宝介绍。
不光铁路电务检修是好手,冯小宝还烧得一手好菜。为了不影响铁路运行,检修都是在上下行线路各120分钟的“天窗期”进行。为解决工友们午饭不能按时吃的问题,冯小宝承担起工区十几名职工的午餐供应工作。
采访当天,冯小宝一早就去采购新鲜食材,和往常一样为大家准备午餐。午饭过后,他又背起设备,继续走在电务巡检的路上,身后跟着几名年轻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