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楚
古代的夜,黑得深沉,也黑得彻底。灯与烛像星的倒影,在黑夜为人驱赶恐惧,指引方向。偎火取暖,与灯烛相亲,是古人在夜幕降临时的有意而为,也是对漫漫长夜的温柔抵抗。元宵节点灯,一开始是礼敬,后来变成观赏行为,再后来成为群体的欢乐,“灯节”因此得名。
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正在年里,欢聚欢庆的氛围正浓,怎么热闹都嫌不够。聚集一群人,张灯结彩把夜晚点亮,让大地蜿蜒出诗意的星河,人在星河中游走徜徉,这是独属于农耕时代的浪漫。这份浪漫,只要随手翻开隋唐以来的诗词笔记史料,就能触摸到感受到。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这是隋炀帝杨广眼里的元夜灯景。他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啥奇珍异宝没见过?但这一夜千灯竞放的光芒仍令他印象深刻,还从中嗅到了春天的气息。陈子昂、张祜、卢照邻、苏味道的上元夜显然是在京城度过的,诗中尽是帝都繁华,也显示了元宵灯节在唐朝的定型成熟。唐朝实行宵禁制度,但在元宵节前后几日,才会解除宵禁,允许百姓通宵观灯。《唐两京新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到了元宵节前后,京城“灯明如昼,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俨饰,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前有陈子昂“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芳宵殊未极,随意守灯轮”,卢照邻叹“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后有苏味道赞“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朝的元宵节,夜如锦灯如画。
哪怕经历过“安史之乱”,京城灯节依旧盛大,依旧令人向往。“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是张祜眼中的景象,令李商隐无限向往,以一首《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记录自家遗憾,显露了俗世可爱的一面:“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相比唐人的排场奢华,宋人个性化得多,更富有生活情趣。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热闹隆重的节日,借赏灯,人们看民俗表演、秀华服妆容、品美酒美食、期完美邂逅,“爱情”是诗人词人在元夕作品中最乐于歌颂的主题。借看灯,未婚男女盛装出游,“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满市街灯如迢迢星汉,牛郎织女一期一会般的爱情故事也在元夕上演,显得“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格外凄美,显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格外幸运。
元明清三朝,元宵节依然是普天同庆的大日子,“观灯”仍是元夕的保留节目,诗人眼里,正月十五的夜晚,“满城灯市荡春烟”“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月与灯交相辉映,天上星光不显,地上的星河缓缓流淌,带着农耕文明的荧荧火烛之光,与工业文明碰撞,碰撞出流光溢彩的新世界,让现代声光电,与中华传统元宵花灯完美结合,带给人们全新的视听享受。盘古开天辟地、商都玄鸟振翅、大唐仕女簪花……人们在美轮美奂的花灯中沉浸式体验历史人文之美,在元宇宙平台,通过数字人形象以虚拟空间挂灯、祈福、放灯体验高科技魅力,为千年民俗注入新活力。
如今,几乎每个城市都会举办元宵节灯会,有的还不止一处,人群熙熙攘攘,共赴视听盛宴。借助无人机俯瞰大地,五光十色的花灯如繁星汇聚,在春寒料峭的大地上映照着人们幸福的笑脸。地上的星河续写着往日的辉煌,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团圆和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