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将其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锚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河南省委提出了“四高四争先”,体现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面向“十五五”及更长时期,对未来河南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高水平开放作为目标要求的“四高”之一,是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提质增效、全面跃升的重要法宝。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是应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现实需要,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内在要求。
立足新形势,深刻理解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的高水平开放是以制度型开放为重要标志,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重要遵循,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根本保障,以科技创新为重要驱动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蕴含新的时代机遇,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高水平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现代化,也是以高水平开放为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千帆竞发,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加速形成。高水平开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要素、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强大的经济基础;通过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不断拓宽和深化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增强改革开放动力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更坚实的战略支撑。
高水平开放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高水平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问题的重要动力,有助于将改革引向深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动能、创造新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幅提升。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重点领域改革仍然存在待突破难点。高水平开放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通“断头路”,疏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有助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更加成熟、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是更加开放、包容、协作的发展格局。高水平开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通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深化国际开放合作等,有助于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有助于更好地吸引汇聚全球优质资源,促进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提高商贸流通效能,在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
面向新时代,准确把握高水平开放的作用机理
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善的“四高”协同发展体系。其中,高水平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剂、活力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的重要途径。
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然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高水平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要素、促进国内外市场高效联通,带动消费转型升级、促进国内投资增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通过制度型开放,推动形成规则统一、要素畅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走开放式创新之路,更有效地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通过推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通、高效配置和产业链垂直整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使高质量发展更加均衡、更可持续。
高水平开放为高品质生活提供优质供给。增进民生福祉是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改革目标,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其中之一。高品质生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高水平开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开放,不仅可以创造更多民生福祉,还能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高水平开放通过引入大量的优质商品、先进技术设备、能源资源等,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满足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也催生了更优质的服务供给。高水平开放通过充分发挥外贸外资在稳增长、稳就业、惠民生方面的作用,在催生大量的新兴就业岗位,如电商运营、物流配送、外贸营销等的同时,有效带动就业,也增加了居民收入。
高水平开放为高效能治理提供创新理念。高效能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水平开放作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全局的关键因素,为高效能治理带来新理念、新方法。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大量国际化人才涌入带来多样化的治理思维和创新理念,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治理活力,推动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环境的相互耦合、不断优化。此外,高水平开放倒逼政府治理效能的优化提升。高水平开放在对制度型开放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投资、生产、贸易、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全过程便利化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加之我国由经济全球化参与者到推动者的转变,倒逼政府积极作为,从多角度提高治理效能和水平。
迈上新征程,系统谋划高水平开放的现实路径
在新征程上,河南必须奋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创新思路、统筹兼顾,夯实高水平开放经济基础,提升高水平开放发展质量,优化高水平开放区域布局,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夯实高水平开放经济基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河南拥有全国7%的人口,市场规模优势突出,应在夯实高水平开放经济基础上,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
一是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发展壮大一般贸易、巩固提升加工贸易、均衡发展其他贸易,提高传统外贸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补齐制品短板,推动外贸产品向高品级、多品种、系列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二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文化服务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深入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服务外包高端化发展,支持申建更多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三是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在省级层面加强数字贸易顶层设计,支持重点企业参与数字贸易、数据治理机制和区域性数字领域经贸合作,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国际互认,遴选、认定一批省级数字贸易示范基地,探索培育科技、制度双创新的“数字贸易集聚区”。四是积极发展绿色贸易。在省级层面积极探索建立涵盖发布和解读绿色贸易政策,提供综合碳盘查、碳足迹认证、碳抵消、碳标签等服务的“绿色贸易发展平台”,积极对接融入全球低碳创新链和国际绿色标准体系。
提升高水平开放发展质量。2024年,河南进出口总额8201.7亿元,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河南应以提升高水平开放发展质量为抓手,推动由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迈进。
一是大力实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验田”作用和优势,在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方面树牢“法无禁止皆可试”“积极创新求突破”的高水平开放意识,在金融、医疗、电信、消费等领域争取先行先试。二是积极探索打造“空港+自贸区”新模式。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度融合,赋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特殊经济功能和政策,构建空港自由贸易区制度体系,打造航空口岸高水平开放先行区。三是加快推进内外贸易一体化改革。完善河南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形成系统性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聚焦法律法规、监管体制、标准认证等方面,推动内外贸规则标准、体制机制等高效衔接,继续加大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力度,提高内外贸市场联通效率。
优化高水平开放区域布局。开放能力是一种现代化发展能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强化区域开放联动也是河南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点。
一是主动强化对内开放。积极围绕“向北对接京津冀,向东融入长三角,向南挺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向西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安排部署,尽快形成配套的行动方案。例如,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借助广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与之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在数字贸易、服务外包、人工智能等领域集成高质量创新成果。二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标准融入RCEP上深度谋划,加强与东盟在手机及组件、汽车、农产品等优势领域的贸易往来;挖掘与日韩在人工智能、5G技术、生物制药、半导体等领域的贸易合作潜力;拓展与非洲在运输、建筑、政府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深化与拉美地区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教育文旅、矿业、航空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三是加强开放通道建设。积极推进郑州—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班列南向通道工程建设,积极对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谋划建设“豫桂东盟物流大通道项目”“郑州—南宁—东盟连开班列项目”,与北部湾港重要枢纽港口共同开发面向东盟的航线、市场。
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河南扩大高水平开放,应不断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
一是围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探索融入CPTPP和DEPA等贸易协定方面积极探索,主动对接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容互通。二是持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夯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三大支柱”的制度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外贸新增长点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全面实施和优化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方面积极探索;在数字贸易领域规则制定上大胆尝试,塑造河南制度型开放新优势。三是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围绕推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领域有序开放积极探索;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畅通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动。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