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工牌与情绪劳动

《河南日报》 (2025年03月12日 第 08 版)

  □于晴

  00后整顿职场的段子,是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尤其是被00后爆改过的工牌,网友们评价,“有种淡淡的疯感”。

  既有“陈住气”“张工资”“朱队友”等与姓氏搭配玩谐音梗,也有用猪猪侠、吗喽等搞笑表情包反映工作心情,淡淡的疯感,开启了一种很有代入感的爽文叙事:

  把吐槽印在工牌上,贴上工位,有的大胆开麦“创业未半,花光所有预算”“别问,问就是不会”,主打一个放飞自我,爽感十足。

  淡淡的疯感,与其说是整顿职场,不如说是压力释放。有心理学实验表明,表达即疗愈,谈论或写下内心的感受,能够降低情绪强度、缓解焦虑状态。稍显疯感的工牌,何尝不是消解压力的积极尝试。

  我们不妨做进一步思考,疯感工牌的背后,可能跟“情绪劳动”有关。情绪劳动最早由一位美国社会学家提出,是指为了推动任务顺利完成,个体压抑真实情感,从而表现出合理情绪的心理过程,是除了体力和脑力劳动外付出的隐形劳动。

  比如,就算心情不好,也要对领导、同事、客户笑脸相迎;在社交场合,即便对讨论话题没什么兴趣,也会强打精神、被迫营业、随声附和,只为不破坏氛围,以免显得格格不入;上了一天班,感觉也没干啥,已然筋疲力尽;周末还没结束,一想到工作,就没了精神……如果你也有过这些感受,很可能是在付出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内心的真正感受,另一个是外在的表现。当内心的真正感受与外在表现不一致时,这种差异就会变成额外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难免感到身心俱疲。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不管大事小事,只要跟工作有关,下意识就会觉得疲惫。

  社交平台上曾流传着一张饼状图,名叫“一天工作有多累”。在这张图中,“跟人打交道产生的情绪内耗”所占比重,远远超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努力”。现在,工作节奏加快,职场人不仅要完成手头任务,还要不断调节情绪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此,有网友坦言,“您所感受到的情绪价值,其实都是我做的工”。

  大概率可以确定,淡淡的疯感工牌多是搞笑,不会成为正式工牌。用人单位也不必过于紧张,不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甚至按图索骥,让吐槽变成完善企业管理方式的参考。

  朝令夕改、过度加班、无效内卷、形式化团建活动……对于这些在疯感工牌中被吐槽的“常客”,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

河南日报评论 08爆改工牌与情绪劳动 2025-03-12 2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