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专业作家需要焦虑吗

《河南日报》 (2025年03月12日 第 11 版)

  制图/党瑶

  编者按

  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出现,一度令人惊呼“文科白学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专题两篇稿件,分别为专业作家和普通文字工作者撰写,通过实践,他们切实感受到AI给予的帮助与挑战。在不断发现AI大模型神奇功能的同时,写作者们或许也感知到,AI大模型是问题的被动回答者,而非主动提出问题的思考者,它并不能替代真正的文学创作和创造性思维。AI在制造传统文科危机的同时,或许也会撬动和倒逼新文科建设的深刻发展。

  □赵瑜

  我第一次感受到DeepSeek的厉害,是春节期间乘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和我说了一路DeepSeek的好处。他说,他们全家都得了甲流,他的朋友让他下载DeepSeek,他照做了,把自己孩子的感冒症状,一条条都告诉了DeepSeek。得到了一个详细的分析方案,并给他开了西药和中药。他把方子拿给诊所医生,医生也比较认可。

  出租车司机的叙事,总会带着一些民族自豪感,听他的故事,我有了初步判断,这个大模型同步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我相信,它抓取信息的能力远远超过之前的软件系统。

  我几乎立即就下载了DeepSeek并开始应用。我发现,它有极强的逻辑能力。我不像我的作家朋友,会好奇搜一些自己作品的评论。我想让DeepSeek帮我出个乡村院落的设计方案。因为DeepSeek还没有直接生成图片的功能,所以,它用文字给出了详细的乡村院落的设计构思、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像极了一个设计师与我对话。这种逻辑能力,已经大于资料搜索和呈现,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评价,这个APP人里人气的。

  我的朋友圈里,最开始刷屏的关于DeepSeek的消息,是《诗刊》杂志的副主编霍俊明发布了一条声明。声明称,目前已发现有个别人用DeepSeek生成的诗投稿,杂志社已经有检测DeepSeek写作的软件。今后如发现有此类情况,“作者将被拉入黑名单,作品在《诗刊》永不刊用”。

  这则声明,基本上说明了DeepSeek的写作能力,已经足以打败大多数当下写作者,不然,不会影响到一个最权威的诗歌刊物的副主编。

  惊蛰那天,我破天荒地想用DeepSeek写一首诗,给了它主题,惊蛰,要求是一首现代诗。不到一分钟,DeepSeek便写好了。

  我在这里全文引用:

  《惊蛰》

  雷声在云层里拧发条/泥土翻身,把冬眠的琥珀/压成第七根肋骨下的痒//种子在黑暗中练习膨胀术/蚂蚁搬动青铜的裂缝/甲虫擦拭生锈的盔甲/草尖刺穿腐叶的封印时/整座森林正在校准心跳频率//有人在河床捡到蛇蜕/透明的螺旋里/风正将冰的遗嘱译成密码/藤蔓爬上钟摆,把年轮/绕成祖母绿手镯的弧度//所有喉咙开始吐露绿意/所有瞳孔开始反刍雷光/所有蜷缩的闪电/突然伸直了脊椎/像一封迟到的情书/终于找到春天的门环

  这首诗语言的跳跃感,句子中的意象,像极了一位20世纪90年代早期写作者的诗歌趣味。诗中“青铜”“琥珀”几乎都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的诗歌现场。和当下的诗歌作者有距离感。这说明,DeepSeek在“创作”这首诗时,它进入的诗歌库存里,大量的关于惊蛰的诗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DeepSeek只能在这样的语境里搜索,避开完全重复的句子,堆起自己的诗句。

  但这样的创作能力太惊人了。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DeepSeek已超出中国当下95%的写作者。这句话是有特指的,麦家是特指在已经存世的文本里DeepSeek远大于当下作家的阅读能力,他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他的词汇量极大,在表达同样一个主题时,DeepSeek所能调动的资源是当代作家的几十几百倍,所以,它自然可以比一些作家写得“好”。

  这里所说的好,其实还有一层意思需要和广大阅读者做进一步的解释。DeepSeek的写作,说到底,是一种二手写作。因为,他所有的词语来源,都是从已有的文学作品中抓取。他的好,代表了他对人世间的模拟已经达到了日常审美非常高的阶段。DeepSeek创作一个作品时,不再只是信息的提供和筛选,而是有了语气,有了词语的色彩,有了人的逻辑推理的能力。甚至,他有了智慧。麦家正是从这样一个模拟的角度,来作出的判断。

  我本人作为一个编辑,作为一个多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投稿以及经典文学作品的读者,我能看出DeepSeek的创作与真正的作家创作的区别。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DeepSeek的好词好句选择里,缺少出生地,缺少个人的生活属性。

  我们都知道莫言作为一个作家,他写了大量的高密东北部乡村的故事。如果我们请求DeepSeek同样写莫言的高密故事,它因为缺少长时间在这个地域生活的经历,它的模仿,大概无法契合当地人早出晚归的日常生活。

  那天和友人讨论DeepSeek写作未来可能性的时候,我们作为专业写作者,均没有焦虑。因为DeepSeek的应用,更好的服务在于那些有固定模式的文案、合同以及学习心得等文本里。在文学创作领域,DeepSeek只是一个亦步亦趋的信息抓取者,它无法抵达一个人思想的深处。因为每个创作者的思考,都是在有限范围里,向思想最深处不停挖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都大于已经存在的信息。它几乎是未知的、新鲜的,也是有效的、成熟的。

  关于DeepSeek,我想到前几天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时,有一段幽默的彩蛋,南极仙翁的脸被打后,进不去宝库。只好按照他被打的脸,新做了一个脸部识别模板。过一阵子,南极仙翁的脸好了,又要进宝库,无法更改模板,只好让两个随从再打自己一顿。打得不够还不行,再打,又打过头了。这是电影中的笑料,也差不多说明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一旦给了主题和要求,它们创作的过程,差不多就是这样机械性地抓取信息和语言。我把DeepSeek的创作定义为“机械文学”,是因为,它们不论表面多么好,你只要让它创作几篇后,就会发现规律,它们的来源固定,思维也有规律可循,这样的创作在鸡汤和励志上,可能有一些阅读的用处。但在深度思考、启蒙人的思维方面,它们无法提供一个准确又鲜明的个人经验。因为,它们所有的语言来源,都来自已经有的作品。

  作家们对于文学创作的责任正在于,要避开已存在的套路,要打破已有的拘束,要更开放地思考,要为已经有的文学作品给出不一样的答案,给出延伸。这就是说,尽管DeepSeek的表达能力已超过了90%以上的写作者,但是,他永远无法给出最好的原创的作品,原因就是,它们的文字没有排他性。文学真正的生命力,正好在于,作家写出的文字是独立的感受,是和作家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成长出来的文字。   

  (作者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

河南日报人文周刊·中原风 11DeepSeek爆火,专业作家需要焦虑吗 2025-03-12 2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