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星
五岁稚童捧着心心念念的西瓜汁转身,电梯口人潮涌动间,杯子坠地,一片狼藉。令人讶异的是,闻声而来的保洁员第一个动作是蹲下身,拭去孩子眼角的泪,第二句话是“阿姨赔你一杯”,最后才打扫现场。在新乡的胖东来超市里,这样的故事,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在新乡,市民谈起胖东来,舌尖总会自然滑出“温暖”二字。当零售业在价格战中内卷时,这家商超却将“情绪价值”锻造成核心竞争力。
聚焦人的需求,关心人的情绪,胖东来在新乡一直备受市民追捧。“大胖”“小胖”两个门店常年人潮涌动,周边的商圈因它们而繁荣。消费者青睐胖东来的原因很简单,是情绪价值给足后带来的品牌黏性——当顾客在这里被重视、被关怀,价格敏感度便自然降低,商业的良性循环由此建立。这种高频互动构建起独特的“地域性亲密”:胖东来知道消费者会常来,消费者知道退换货柜台一直敞开。
在社交媒体上,当人们将胖东来捧为“零售业天花板”时,新乡人反而露出困惑的神色:“商超不该都这样吗?”这种“凡尔赛”,恰恰揭示了长期主义的运行规律——当外地游客抱怨人潮拥挤时,本地人正享受着“情感账户”的复利:雨天突然递来的共享雨伞,熟食区师傅多送的一勺辣酱,这些经由时间沉淀的默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消费者。
零售业的终极战场,不在网红打卡点的闪光灯下,而在附近居民冰箱里常备的DL黑猪肉里,在聚会上分享的DL自营果汁里。这种植根于日常生活的信赖,需要无数个“西瓜汁时刻”的累积。罗马非一日建成。
当新乡市民热议,今年国庆节即将开业的“三胖”时,胖东来早已超越商业实体范畴,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其成功密码,或许就藏在创始人于东来那句“自由与爱”里:给员工高于行业标准30%的薪资,允许员工在服务中行使合理自主权。这种对人性的尊重,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哺,最终化作顾客手中那杯“意外赔偿”的西瓜汁。
在“即时满足”盛行的年代里,胖东来像一位笃定的农夫,用长期主义培育信任的种子。当同行追逐风口时,它专注耕耘“最后一米”的情感连接。这不是什么商业奇迹,只是回归了商业的本质:人与人的温暖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