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这份审查报告的逻辑框架要更突出证据链的完整性,量刑建议部分可以参照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3月28日下午,焦作市马村区人民检察院会议室里,该院副检察长赵心玲正在逐句批改青年干警的案件分析报告。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该院“青年研习社”每周固定的“成长课堂”。
今年以来,马村区人民检察院创新实施“双导师制”,通过政治业务双轨培养,为近两年新入职的6名年轻干警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构建起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师徒结对传薪火。精选该院党组成员担任政治导师,业务骨干担任专业导师,签订“师徒结对聘书”,制定个性化培养清单。通过文书互评、模拟听证等,帮助青年干警在短时间内实现从“办案新手”到“业务能手”的转变。
跨域交流取真经。与高校法学院建立“检校共育”机制,选派青年干警参加专题研修班;组织赴北京、河北等先进院交流学习,通过实地考察、案例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深入了解先进地区的检察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
搭台压担壮筋骨。积极鼓励、支持青年干警参与该院中心工作和重大复杂案件办理,将检察改革创新任务转化为青年干警的“成长练兵场”。干警张凯丽参与的“白鹭”检察文化品牌创建团队,坚持“质量为王”方针,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打造老年宜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该品牌荣获“焦作市检察机关文化品牌”。
心理赋能强韧劲。为保障青年干警在重压下健康成长,该院配套建立了“成长护航”机制。每季度开展“检察长面对面”活动,班子成员与青年干警开展职业发展专项谈话;设立“青年成长驿站”,精准识别并有效应对青年干警在复杂办案环境压力下遭遇的挫折感和急躁情绪,进而全面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让青年干警在重大任务中唱主角,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赵心玲介绍,该院将继续深化“实战型”培养模式,将建立“青年检察官办案示范岗”,选拔表现突出的干警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