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书博
20世纪60年代,中共林县县委为了改变千百年来干旱缺水、贫困落后的面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人民群众不等不靠,苦战10年,在巍巍太行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奇迹,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今年,红旗渠迎来建成通水60周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永远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全面领导是红旗渠成功修建的根本保证。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一班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保证了红旗渠工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得以顺利推进。这里有三个关键问题,林县县委把握得很到位:一是从工程的设想、勘察、决策到施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始终,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坚强党性一以贯之。二是善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而凝聚人心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敢于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林县县委通过党的委员会和15个党总支以及320个党支部,把工地上的1673名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汇聚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三是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与普通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党员干部的用餐标准要比普通民工低、劳动定量却比普通民工高,与群众打成一片,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可以说,是人民的力量创造了人间奇迹。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当前,我们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我们持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在河南落细落实、见行见效。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红旗渠精神就是苦难与辉煌的交相辉映。红旗渠修建于物资匮乏且技术落后的20世纪60年代,先后投入红旗渠工程建设的30万林县人民拧成一股绳,甘愿住石崖、宿山洞、吃粗粮,工具自做,口粮自带,石灰自烧,水泥自制,炸药自造,建材就地取,技术干中学,办法大家想。据统计,红旗渠工程总投资中,超过85%为林县人民自筹。60多年来,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见证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敢想、敢干、敢拼的奋斗历程。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背景下,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必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对于河南来说,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立足自身禀赋,聚焦“四高四争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艰苦创业是百年大党的制胜法宝
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贯穿于党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红旗渠能够建成,彰显了林县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长616米的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要、不易凿穿,锤一次钢钎只能在岩石上留下一个白印,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由300余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岗窑炮”等爆破技术,工程进度由每天开凿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17个月的苦战,终于将此洞凿通!为了填饱肚子,青年突击队员们上山挖野菜、摘树叶,下河捞河草充饥,吃尽了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林县人创新了上百项工程、技术成果,培养出上万名铁匠、木匠、石匠。艰苦创业中激发出来的创新精神、锻炼的人才队伍,成为促进林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视察时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以“四高四争先”为引领,奋力推进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团结协作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力量来自团结,幸福源于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红旗渠精神构建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英雄群像,体现的是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当年修建红旗渠这项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工程,没有河南、山西两省的团结协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施工人数众多,但得益于合理分工、科学调配、相互补充、团结一致,实现了党群一条心、全县一盘棋。修渠工地上,段与段、营与营、连与连之间互相比赛,涌现出一大批标兵连、标兵班、突击队,呈现出热火朝天、奋勇争先的奋斗场景。
团结协作是红旗渠修建成功的关键,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凝聚起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也是红旗渠精神的鲜明特征。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的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吃苦在前、无私奉献,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先进模范人物。如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除险英雄任羊成,长期奋战在工地的五好民工郑文锁,等等。红旗渠就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一座丰碑!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我们不可避免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越是在风高浪急之时,越需要党员干部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砥砺无私奉献的品格,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聚焦“四高四争先”,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