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玉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为解决缺水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的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谱写了无数艰苦卓绝奋斗的故事,孕育了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把红旗渠的故事讲好,把红旗渠精神传递下去。
讲好林县县委坚强领导的故事,坚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信念。从提出“引漳入林”到红旗渠的修建成功,自始至终都体现着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敢想敢干。1959年林县大旱,境内河水断流、井池干涸、水库无水可蓄,人畜饮水都变得困难。把漳河水引入林县,是全县人民多年来的愿望,是群众迫切要求的事。但整个工程量巨大、地形复杂,有人提醒时任县委书记杨贵,一旦修渠失败,林县县委领导就成了林县的千古罪人。林县县委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抛弃个人得失,担当重任,带领林县人民奋战十年,从根本上解决了林县的缺水问题。
二是教育动员群众。千百年来,任凭老天爷摆布的林县人,在林县县委的领导下,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天大困难也吓不住压不倒、敢于向大自然闹革命的劳动大军。当有人说红旗渠的建成是因林县人民老实、听话,时任省长文敏生回应,林县人民的战天斗地的精神,是多年来县委的好作风带出来的,本质问题还在于有共产党的领导。
三是县委领导的革命化。林县县委一直坚持学习毛泽东著作,坚持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一书中,被采访的当年修渠人,几乎一致地谈到哪里最苦最累最危险,哪里就有领导干部的身影,领导干部带头干活出力,带头吃亏。所以,群众打心眼里愿意跟党走,他们喊出的响亮口号是,“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
讲好林县县委如何加强领导的故事,讲清红旗渠的修建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从而明晰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讲好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增强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红旗渠修建之初,国内正值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物质资源极其匮乏的时期,国际上形成与美苏同时对抗的形势,全国上下都在倡导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体现在不等不靠不要,不依赖国家发展生产,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林县人民认识到“国家那么大,大家都向国家伸手还行”,坚定“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的信念。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14.94%;县社队投资5839.66万元,占85.06%。
在困难面前,林县人民迎难而上,不认命、不服输。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办水泥厂;没有抬筐,上山割荆条自己编。林县人民自力更生办起了木工厂、炸药厂、石灰厂、水泥厂、工具修配厂等,克服了物资匮乏的困难。
林县人民吃苦耐劳。修渠人对修渠时的共同回忆是:生活苦。粮食不够,就挖野菜,捞水草,和粮食掺在一起吃;没有住的地方,就挖窑洞,住山崖、石洞,搭席棚、草庵。但修渠人没一人后悔参加修建红旗渠,他们说,苦难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苦干,就能克服一切困难。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讲好林县人民面对巨大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从而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采取积极的行动,迎难而上,“不认命、不服输”“摒弃骄娇二字”,敢于战天斗地。
讲好林县修渠前后深刻变化的故事,永葆干字当头、苦干实干的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中被采访的修渠人谈“须为后人讲红旗渠的故事”时说:“没有以前的苦,就有了现在的甜了?你不给他们说,他们就以为天上就该掉馅饼。”讲好林县修渠前后的变化,讲清变化背后林县人民的实干苦干巧干。
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山高坡陡,土薄石厚,自然环境恶劣,林县人民总结为,“天旱把雨盼,下雨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林县人民的生活是“早上清汤,中午糟糠,晚上稀饭照月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治山治水,修建了英雄渠和弓上、要子街、南谷洞3座中型水库。但1959年林县大旱,林县境内无水可用,林县县委着手“引漳入林”工程。
修建红旗渠后林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贫瘠变富饶。修建红旗渠的同时,林县人民兴建了4座电站和154处电力排灌站,使全县形成了一个能蓄、能灌、能排的水利网,灌溉面积达54万亩。“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林县,变成了“渠道绕山头,清水高山流,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富饶山区。
二是林县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变化。十年间,参加修建红旗渠的不少于30万人,在修渠中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增长了才干,同时培养了5万多名石匠,3000多名懂技术、会管理、能领导的工队长、技术员,为80年代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锻造了中坚力量。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红旗渠的修建给林县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三是林县人精神上的变化。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林县人都会说,红旗渠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修成了,现在的困难再大也不在话下。这些变化因何而来?是林县人民不愿苦熬,宁愿实干苦干巧干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峻的考验,林县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成功修建了红旗渠。今天,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仍有一座座高山险阻,一条条激流险滩,需要我们讲好红旗渠故事,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