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输就别谈赢

《河南日报》 (2025年04月09日 第 05 版)

  “对政府引导基金来说,‘亏得值’比‘赚得多’更重要。”

  □徐兵

  近日,继广州之后,深圳正式迈出“100%容亏”的关键一步。南山区设立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公开宣布“单项目允许100%亏损”,不仅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也揭示出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风险的新认知:不敢输,就别谈赢。

  这一容亏率,不是政策语言的游戏,而是思维方式的革命。过去国资投资“讲回报、重安全”,风险容忍度低,尤其在种子轮、天使轮,常常“看不上、投不动、管不了”,不是不想投科技,而是投不起失败。现在深圳明确“允许亏光”,不仅是在资金端松绑,更是在理念上承认: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个“不确定”的事业,硬科技、早期项目不是算出来的,是“投出来”的。

  从广州到深圳,地方政府在“考核松绑”上的竞逐,背后是中央“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政策导向的地方化实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南山这只基金由国有独资公司“南山战新投”出资,意味着真正的财政风险敞口已经摆上桌面,是真金白银地“陪跑初创”,不是喊口号。

  可以预见,这一政策将带来几个关键变化:

  风投生态将重构。过去“国资投不敢早、民资投不敢大”,早期项目长期处于融资断层。现在国资敢于“顶在最前线”,带动社会资本“放心跟投”,创投生态或迎来良性循环。

  基金经理的KPI要重写。深圳不止一次提到“差异化考核”,背后是对基金属性和投资阶段的重新评估。不能用一套指标考所有基金,不能用收益率一把尺子量天使投资。对政府引导基金来说,“亏得值”比“赚得多”更重要。

  地方政府的容错机制是关键。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敢于容亏,因为不是所有地方官员都敢于承担“决策失败”的后果。深圳能100%容亏,背后是“尽职免责机制”的保障,这是一场从“要我容错”到“我要容错”的治理升级。

  河南同样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既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早期科技创业正是最该补的短板。而地方资本普遍偏好产业后期、资产落地、见效快的项目,投早投小风险高、容错低,正是导致“投不动科技”的核心障碍。

  前两年,笔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本地知名投资人反复强调:“不提高早期投资的容忍度,产业升级就是一句空话。”他们呼吁政府引导基金不要只盯着财务回报,更要看产业带动效应和技术突破潜力。省内知名创投人士就直言不讳:“做科技投资就是九死一生,不容亏、不敢亏,就永远没法把拿命创新的团队扶出来。”

  深圳的“100%容亏”为中西部探索本地化路径提供了范本:不是简单复制金额和比例,而是要借鉴理念和机制。比如,郑州、洛阳、南阳等这些有产业基础的城市,可以设立专项引导基金,专投前沿科技、种子项目;考核上引入“阶段性容错”,允许基金经理试错,但必须尽职尽责;政策上配套完善“事前承诺免责+事后责任豁免”的流程制度。

  一句话:因地制宜地“学”,不是盲目模仿,而是照见自己。

  当然,允许亏损,不等于鼓励失败,更不等于放任糊涂投资。容错的前提是尽职,亏损的底线是透明。基金经理需要给出充分的决策依据,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独立、专业的绩效评估机制。否则,“亏得一头雾水”,最终只会砸了“国资容亏”的招牌。

  历史不会记住那些只做“安全决策”的人,但会记住那些为创新敢于“全亏”的城市。深圳,正在被记住。河南,不妨紧跟。

河南日报评论 05不敢输就别谈赢 2025-04-09 2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