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机票退改签乱象

《河南日报》 (2025年04月15日 第 05 版)

  □王琦

  天津市民张某预订国际机票后仅1分钟即发现误操作,却因平台拖延导致全额损失;北京李先生因家人突发疾病退票,被扣除66.7%的手续费……近年来,机票退改签问题频繁引发社会关注。(据4月14日《法治日报》)

  机票退改签争议的核心在于规则的不透明与不合理。一方面,航空公司与第三方平台在退改签政策上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同一航司不同航班,甚至同一航班不同舱位的退改规则差异巨大。比如,部分特价机票被设置为“不退不签转”,而平台在销售时却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导致误购后损失惨重。另一方面,高额手续费成为行业潜规则。许多消费者反映,即使提前数月退票,仍需支付票价一半甚至更高的手续费,甚至航班取消时仍需承担费用。这种“霸王条款”严重违背公平交易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退改签乱象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第三方平台通过加收手续费或利用“退高买低”操作赚取差价,部分平台甚至将退改费作为主要利润来源。比如,某平台在消费者提交退票申请后故意拖延处理,待机票出票后以航司规定为由拒绝退款,实则利用规则漏洞转嫁损失。此外,航司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不足、行政监管主体对销售代理的约束乏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部分平台未直接对接航司系统,退改需经多层代理商,流程复杂且透明度低,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从根本上解决退改签争议,需从规则透明化与平台责任两方面入手。首先,航司应完善“通用运输条件”,明确自愿退改与非自愿退改的认定标准、办理程序及异议机制,尤其需对特价机票的退改限制进行充分告知。例如,平台在销售时应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阅读并接受相关条款,避免“隐藏格式条款”的陷阱。其次,第三方平台需规范信息披露,制定统一的信息展示标准,清晰标注票价构成、退改规则及手续费计算方式,杜绝“打包虚高”等误导行为。此外,强化民航行政调解与行业协会调解功能,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亦是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

  机票退改签问题是市场契约精神的试金石。航司与平台需摒弃“趁火打劫”的短视思维,以公平透明的规则赢得消费者信任;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规加价行为;消费者亦需增强契约意识,在充分了解规则的前提下理性选择。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健康有序的民航市场环境,让“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因退改纠纷而蒙上阴影。

河南日报评论 05铲除机票退改签乱象 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