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减负担 爱情更美好(新世说)

——文明乡风建设系列谈②
《河南日报》 (2025年04月18日 第 06 版)

  “如果彩礼扭曲成了婚配的筹码,婚姻变成了一场交易,这就背离了因相爱选择相守的初衷。”

  □于晴

  五一假期将至,婚礼迎来高峰期,彩礼是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一些农村的高价彩礼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彩礼源于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三书六礼,彰显家庭对婚姻的重视。应该说,彩礼作为婚俗礼节的一部分本身无可厚非,备受诟病的是高价彩礼。

  “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这是一些地方的彩礼顺口溜。“一动”指的是汽车,“不动”指的是房子;“万紫千红一片绿”代表1万张5元钞票、1千张百元钞票和若干张50元钞票,算下来超过15万元。为了让高价彩礼变得名正言顺,一些农村地区将彩礼叫作恩养钱,男女订婚时明面上不提彩礼二字,双方家庭也不直接对外说要多少钱娶媳妇,改成所谓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钱。彩礼变了味,礼的意味淡化,财的意味凸显,高价彩礼成了一些农村青年迈向婚姻殿堂的拦路虎。

  “在线上,高额彩礼人人喊打;在线下,天价彩礼屡创新高。”网友的评论道出根治高额彩礼问题存在的困难。一方面,高额彩礼与农村传统习俗、面子文化紧密相连,深层次的观念革新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经济压力、性别比例失衡等因素也是推高彩礼的因素。一些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农村,有的父母把彩礼视作养老金,有的家庭用嫁女儿收到的彩礼来补儿子娶亲所需的彩礼,这些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彩礼,可以是讨个好彩头表达祝福,可以是长辈对小夫妻的经济支持,也可以是男方对女方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但前提必须是自愿和适度。如果彩礼扭曲成了婚配的筹码,婚姻变成了一场交易,这就背离了因相爱选择相守的初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治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移风易俗重在引导而非强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转变需要有个过程,农村移风易俗要避免用疾风骤雨、一刀切的办法硬干蛮干,而是要常抓不懈、化风成俗。在引导改变观念的同时,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加农村青年在本地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收入稳增,吸引越来越多农村青年愿意扎根乡村,改变农村未婚男女比例失衡情况,根治高额彩礼就抓住了牛鼻子。

  从2021年开始,我省组织实施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全省共有2个国家级、33个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例如,鄢陵县2022年入选河南省婚俗改革实验区,积极倡导结婚时少要或不要彩礼,并加强对婚介机构和媒婆的管理,重点整治利用婚姻敛财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县12个镇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推进喜事新办、彩礼“限高”等举措,涌现出很多新事新办好家庭。

  变化悄然发生,人们对大操大办的态度也在改变。据报道,现在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六无”婚礼:无接亲、无车队、无伴郎伴娘、无堵门游戏、无生硬仪式、无父母操办……总之,一切都没有固定模式,作为婚姻主角的新人是否满意更重要。

  在小红书这类年轻人扎堆的社交媒体上,关于彩礼的讨论有不少留言获得点赞:真正的好姻缘从不是讨价还价,而是你看得到我的付出,我读得懂你奋斗的不易;最好的彩礼,其实是那个知你冷暖、护你天真的人;当他或她握紧你的手说:“我们一起努力”,那一刻的踏实,早已胜过所有明码标价……

  我的婚姻我做主。其实,不妨相信年轻人,当他们面对难题时,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河南日报评论 06彩礼减负担 爱情更美好(新世说) 2025-04-18 2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