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一台出口韩国的大型盾构机正在进行刀盘吊装作业。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在‘三个转变’指引下,中铁装备人都有一股子干劲儿、闯劲儿,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造中国最好的盾构机、造世界最好的盾构机。”
□本报记者 王延辉
践行“三个转变”、振兴民族工业,“河南造”盾构机屡屡创下新纪录。
“刀盘开挖直径达15.7米,是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共有两台,分批交付,其中‘中铁1459号’十几天前已下线,另一台的刀盘正在精细焊接中。”4月28日,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铆焊车间弧光四射、焊花飞溅,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吴毅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就是要造世界最好的盾构机。”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考察时,首次提出“三个转变”。当时,吴毅就在现场。11年来,这35个字是中铁装备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牢牢刻印在吴毅心头。
“最厚的钢板有300多毫米,铆焊的过程‘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保证刀盘产品零缺陷。产品一旦出问题,地质条件不好,带压维修是很难的。”这些年,吴毅带出了很多高徒,有成立大师工作室的,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
“关键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掌握命运。”吴毅坦言,“在‘三个转变’指引下,中铁装备人都有一股子干劲儿、闯劲儿,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造中国最好的盾构机、造世界最好的盾构机。”
从出厂100多台到累计出厂超1700台,从只出口几个国家到覆盖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11年来,中铁装备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定制产品让“中国创造”“中国品牌”惊艳世界。吴毅也见证了中铁装备在创新突破中一步步发展壮大。
继续发展靠什么?“答案还在‘三个转变’。”吴毅说,“身为特级技师,我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做好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育出能工巧匠,铸造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