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铁华 《黄河新貌》 套色木刻 42.5cm×57.5cm 1962年

陈天然 《山地冬播》 套色木刻 41cm×46.5cm 1959年

王征骅 《奋战太行的石姑娘队》 油画 40cm×55cm 1975年


“美”出自欧阳询《皇甫诞碑》,“育”出自柳公权《神策军碑》。
□王亚静
绘山河之貌 展时代新颜
展览第一单元展出了谢瑞阶、周中孚、李剑晨、刘铁华、沙清泉、王威等艺术家的作品。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然意义上的“山河”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黄河在这里流经千年,太行山、嵩山、伏牛山、大别山在这里巍峨矗立,自然地貌的磅礴壮丽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悠长,激发着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河老人”谢瑞阶先生多幅以黄河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创作于1978年的《黄河壶口》是其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以黄河水势最为激荡磅礴的一段为表现对象,由近及远的画面构图以及浓淡干湿的笔墨交织塑造出黄河的雄浑气势,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新貌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
抒土地诗情 寄家园之思
在黄河的滋养和孕育之下,河南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地。这片土地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也承载着人类深厚久远的历史文明,这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广袤的思考空间。展览第二单元以著名版画家陈天然先生的代表作《山地冬播》为开篇。在这幅表现家乡冬季播种场景的画面中,他采用中国传统木刻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同时在线的组织和刻法上注重与土地的质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代表性作品。除了陈天然,艺术家毛本华、王宏剑、于会见、李健强、程兆星等也在不同的绘画领域对土地进行艺术化的表现,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对深厚历史的咏叹,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歌颂、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写人民形象 寓人文关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太行山麓的采石场上,黄河岸边的麦田里,无数劳动者用双手创造着新生活,他们鲜活生动的形象也深深打动了艺术家。展览的第三单元呈现了多位艺术家对中原儿女的深情刻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征骅生动刻画了太行山“石姑娘”的坚毅和勤劳,李伯安以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塑造了气韵雄浑的太行山人,马国强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出太行公仆吴金印的风采与精神,丁中一、曹新林等艺术家也从不同视角为普通人造像。这些饱含真情实感的美术作品,不仅定格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气质,更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传递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系本次展览策展人、河南省美术馆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