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科技金融工具箱(徐观财事)

《河南日报》 (2025年05月19日 第 05 版)

  □徐兵

  最近,科技创新债券突然火了。从5月7日新政策出台到现在,全国已经有89只科技创新债券启动发行,募集资金达到1885亿元。这说明,不管是银行、券商,还是科技企业、投资机构,都在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一场围绕“硬科技”的融资变革,正悄然展开。

  科技创新债券到底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一类专门为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服务的债券,钱必须用在科技创新相关的事情上。这类债券和普通债券不一样,它更明确、用途更专一,也更贴合科创企业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对很多还在发展初期的中小科技企业来说,这种方式就像一场“及时雨”,能帮它们跨过融资难的门槛。

  这次新政的最大亮点,是扩大了发债主体范围。以前主要是企业,现在连银行、券商、金融投资公司也可以发行。尤其是一些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发债来募集设立基金的钱,也能更方便地投向初创科技项目。这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还能帮助更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资金真正落地。

  政策还不止放开发行主体这么简单。这次有关部门还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比如减免手续费、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发债流程,甚至推出了配套的交易平台,让这些债券更容易发行、更好流通。

  为什么大家对科技创新债券这么积极?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给力,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金融机构参与的动力自然就上来了;另一方面,是市场对“硬科技”越来越有信心。大家都知道,未来发展要靠科技,早布局、早支持,就是早卡位。银行、券商通过发行和投资科技创新债券,不但能拓展业务,还能把资金用得更有效率。

  更重要的是,这种债券还推动了“债、贷、股”联动发展。比如银行可以通过发债募集低成本资金,再把这些资金投向科技贷款;投资机构可以发债设立产业基金,专门投向初创科技企业。这就把债券、贷款、股权投资这些原本分散的金融工具整合起来,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钱,而是有没有办法把钱更精准地送到需要的企业手里。科技创新债券,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对接的是政策的导向、市场的信心和企业的需求,三方合力,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地方银行和产业机构加入,科技创新债券会越来越普及,更多地方的重点产业也将受益。这不仅能帮助企业发展,也能推动整个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河南日报评论 05丰富科技金融工具箱(徐观财事) 2025-05-19 2 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