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见证“绿色变奏曲”(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

——“两山实践看河南”系列报道之二
《河南日报》 (2025年05月20日 第 02 版)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华 本报通讯员 杨华东

  泌阳因坐落于泌水(今称泌阳河)之阳而得名。穿城而过的泌阳河,以全国罕见的“东水西流”奇观见证着这座城的生态觉醒:守“绿”换“金”。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一座座远山层林尽染,一条条河流波光粼粼,一垄垄麦田金浪翻滚……5月13日,驱车行驶在泌阳的城乡公路上,记者仿佛走进一幅精心渲染的山水长卷。

  曾几何时,地处浅山丘陵区的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4000亩薄地困锁着村民的希望。

  村党支部书记余永立望着起伏的荒坡野岭,决心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从此,河南村奏响了一曲激扬的“绿色变奏曲”。

  随着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推进,推土机轰鸣着推开贫瘠的表土,沟渠也如血脉般在梯田间延伸。当漫山遍野绽放出枣味油桃的粉霞、朱砂红桃的绯云时,这座被唤醒的“花果山”开始书写财富传奇。

  村里最早引种枣味油桃的余中德家“60亩果园年入60万元”的神话,如今已化作全村3000多亩果树枝头沉甸甸的甜蜜。每逢春日花海荡漾,来自城市的游人让山野沸腾,农家的炊烟里飘散着生态旅游的芬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余永立的感召下,早已“改头换面”的河南村,不断续写游子归巢的故事。

  在外经商的村民唐恒决定投资1亿元在村里成立河南秀水明珠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集住宿、餐饮、会议、娱乐、采摘、观光、度假于一体的星级酒店项目,已于年前正式投入运营;二期高空缆车、三期玻璃栈道等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河南村的蜕变,是泌阳坚持生态富民守“绿”换“金”的一个缩影。

  通过生态治理,泌阳县已先后建成优质核桃、优质梨、优质白云仙桃等林果生产基地,经济林面积已达30万余亩。全县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果园有15个,林果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村组有18个,林果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户有3660户。一道道昔日的穷山沟,正蜕变为花果飘香的“绿色银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记得住悠悠乡愁。

  而泌阳人的母亲河——泌阳河,曾由于上游森林植被过度采伐和暴雨导致泥沙淤积,河床冲刷严重,再加上无序的河沙开采,变得满目疮痍。

  泌阳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水城定位,坚决扛稳扛牢泌阳河治理的政治责任,先后投资5300多万元疏河道、修防坡、种花木、建公园,最终形成了“一带六区十二园”的景观格局。

  68岁的龚海建是泌阳河变迁的“活字典”。“年轻时河滩蚊蝇乱飞,现在每天就像在画里过日子。”他抚着岸边的汉白玉栏杆,看孙辈在亲水平台追逐嬉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从铜山湖的潋滟波光到泌阳河的西流碧水,从马谷田的万亩果林到白云生处的仙桃基地,泌阳人用15年光阴在青山绿水间镌刻出“金山银山”。当“省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桂冠次第加冕,当“美丽河湖”的奖牌辉映着百姓的笑颜,这座生态之城正在续写着新时代的“桃花源记”。

  记者手记

  幸福笑脸见证生态变迁

  □黄华

  在泌阳两天的采访中,记者见到最多的是泌阳人的笑脸。

  村民余中德承包荒山坡地种植果树,当谈到一棵果树卖出700多元的好价钱、果园一年收入五六十万元时,他的脸上乐开了花。

  说起自己天天徜徉在像画一样美的泌阳河边,市民龚海建的脸上一直挂着舒心的微笑。

  还有公园里甜蜜的情侣、开心玩耍的孩童、潇洒自如的广场舞大妈……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映射着泌阳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人民生活越来越精彩的时代变迁。

  随着“两山”实践的不断巩固和拓展,相信泌阳的天将越来越蓝、水将越来越清、人将越笑越甜。

河南日报要闻 02幸福河见证“绿色变奏曲”(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 2025-05-20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