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机下乡不能只管收钱不管安全

《河南日报》 (2025年06月25日 第 16 版)

  一个乡村内已经废弃的直饮水机。

  村民在社区直饮水站取水。

  一家较为规范的直饮水机厂家在设备上公示的详细巡检记录。

  □本报记者 翁韬 文/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此前流行于城市社区的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直饮水机)也在广大农村逐渐普及,不少乡村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社区直饮水站点的踪迹,因其价格亲民、取水方便,深受村民欢迎。

  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乡村的直饮水机存在“重投放、轻管理”的现象,设备公示信息不透明、后期管护不及时等问题较为普遍,水质能否达标令人担忧。

  村里的“僵尸机”

  6月17日,在豫北某地的一家乡村超市门口,一台蓝色的直饮水机已经“罢工”一年多了。取水口处布满了厚厚的尘土,塑料面板碎成了几块,电源灯不亮,设备处于停机状态。

  超市老板介绍,该设备是三年前一家直饮水机厂家上门安装的,她是这款设备的委托运营商。头一两年厂家每个月还正常巡查维护,但从去年年初开始,厂家停止了维护服务,“打客服电话,也联系不到人”。由于滤芯长期不更换,饮水机慢慢无法正常出水,最终彻底停机。

  记者在该村发现,这家公司在该村安装的三台直饮水机目前全都成了“僵尸机”。不少村民反映,他们在安装初期的促销活动中办理了储值卡,还没有用完,现在既不能取水也无法正常办理退款。

  在走访的多个乡村中,不少村里分布着多家不同颜色、机型的直饮水机,甚至一个村就有三四家不同厂家的设备,而类似的“僵尸机”也时有发现。

  那么,这些直饮水机是如何走进乡村的呢?采访中,新乡市一家直饮水机厂家的客服负责人介绍,农村的直饮水机大多采用个人加盟模式,一般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和厂家合作,个人(通常是村里的超市经营者)提供场地和水电,厂家负责机器的手续办理、安装运营及售后维护;另一种则是个人买断设备,并且负责后期机器的运营维护,滤芯的更换“没有硬性规定”,是否按时更换就“全靠个人自觉”。

  关于“僵尸机”频现的原因,有熟悉直饮水机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僵尸机”是早期野蛮生长阶段的遗留问题之一。前几年随着社区直饮水站在农村兴起,很多社会资本争相进入这个领域“跑马圈地”。为了争夺市场,不少商家不计成本“打价格战”,甚至推出“一毛钱一桶水”的超低价促销。他们认为圈定客户就万事大吉。只需投资几十台设备、覆盖几个乡镇,就可以“坐地收钱”。

  该人士指出,很多商家忽视了直饮水行业长周期、强服务的特点。后期运营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确保设备及时维修、滤芯更换,才能维持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这些商家在低价圈了一波客户后,发现无力维持正常运营,就渐渐退出市场,只留下了一批“僵尸机”。

  信息公示成“盲区”

  按照相关规定,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应该在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管水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滤芯更换时间、水质检测报告、定期消毒及巡检记录(随时记录并公示)等信息。

  但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乡村的直饮水机上并没有张贴任何公示信息,最多只留一个维护人员的手机号码。部分设备只公示了巡检记录,缺少滤芯更换记录。

  在新乡地区一个尚未开通自来水的乡村,宣称安全、便宜的社区直饮水就成了不少村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水来源。在该村三台直饮水机前,取水的村民络绎不绝。

  一位拎着水桶的村民表示,直饮水机通过滤芯净化地下水,水质口感要比之前好很多。而且家里人口多,这机器出水量大,“一分多钟就能灌满一大桶”,回家做饭很方便。

  但记者并未在该直饮水机上发现按规定需要公示的相关信息。该设备的代理商家告诉记者,厂家每个月都来更换滤芯,只是没有公示这一信息。随后,记者拨通该公司售后电话,服务人员解释:“之前张贴的更换滤芯记录被人撕掉了,他们每个月都是按时更换维护。”

  直饮水设备运行状态的不透明,让不少村民对水质安全心存疑虑。在焦作一个乡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坦言,他平时在郑州居住,小区里也有直饮水机,机器上都张贴了详细的相关信息,这让用水的消费者都很放心。而村里的机器上是光秃秃的,没有啥有价值的信息显示,让人怎么放心饮用?

  规范管理亟待加强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制现售饮用水是一种新兴业态,目前还缺乏行业的相关标准,监管职责范围也不够明晰,无法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有效高效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直饮水机市场的混乱。加之社区直饮水机分布在广大农村,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很大。

  该人士建议,针对乡村直饮水机的行业乱象,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对乡村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进行抽检,对不达标设备所属公司予以处罚并通报曝光。

  此外,经营者应当在制水设备或设备周围的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复印件、卫生管理员联系方式、制水设备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复印件、水质自检和委托检测的时间和结果;制水设备清洗、维护以及巡查记录等,与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相关的其他信息。并且,他还认为应设置举报电话和微信、微博举报平台,倒逼直饮水机运营公司加强管理。

  据了解,在郑州,相关监管部门在加强社区直饮水机信息公示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记者在多个社区看到,直饮水机上都印有一个设备信息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可以查看设备的公示信息及滤芯更换时间等;如果发现设备长时间未更换滤芯,还可以提醒厂家及时更换。

  针对乡村直饮水机的代理商家,河南惠人律师事务所石子强律师认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涉及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设备运营方必须取得相关许可,并在显著位置公示证照和检验信息。村级的代运营商家和个人作为设备引入方,有义务审查设备资质并定期检查运营情况。

  “如果直饮水机的代理商家没有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在日常运行中没有及时督促厂商履行定期检修的责任,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却没有及时告知厂商维修等,在此类情况下,代理商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石子强表示。

河南日报基层之声 16直饮水机下乡不能只管收钱不管安全 2025-06-25 2 2025年06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