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儿童读物净化网(锐评)

《河南日报》 (2025年06月26日 第 05 版)

  □木须虫

  从画风诡异到暴力恐怖、从语言粗俗到不良举止,存在不良内容的儿童图书并非个例。本该是教育工具的读物为何成了毒物?它们可能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治理?(据6月25日《法治日报》)

  儿童读物中的不良内容如同精神毒药,侵蚀着孩子们尚未定型的世界观、价值观。从暴力血腥的打斗场景到扭曲的性别刻板印象,从怪异恐怖的画面到错误的行为示范,这些毒物正以图书为载体悄然渗透,无声无息。

  层层织密防毒净化网,选题策划是第一道关。出版社应摒弃流量至上的短视思维,组建由儿童心理专家、教育学家、法律专家构成的内容审核团队。那些以叛逆、猎奇为卖点,实则充斥不良行为的图书,必须从源头被拦截。

  出版审查构建技术与人工的双重屏障。AI技术可高效筛查暴力、色情等显性不良内容,但隐性的价值观扭曲问题仍需专家仔细识别。评估内容是否引发恐惧焦虑,是否存在偏见误导,是否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规……建立起多学科交叉审核机制,才能让有毒图书无所遁形。

  进入市场后的动态评价机制不可或缺。电商平台应设置强制年龄分级标识,书店划分适龄阅读专区。畅通家长举报渠道,建立紧急下架响应制度,对反复出现问题的出版机构,应列入行业黑名单永久禁入。

  家长的阅读指导是最后一道防线。亲子共读并非简单陪伴,而是价值引导的过程。如,当孩子问“竖中指是什么意思”时,家长及时解释能阻断不良行为模仿;又如,在书中出现不当情节时,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孩子建立批判思维等。

  净化儿童读物是一项系统工程。出版社的选题自律、审查机制的技术升级、市场的规范管理、家庭的主动筛查,层层滤网交织才能截断毒物流通。当每个环节都绷紧防毒之弦,当社会形成共治合力,孩子们才能在健康环境中茁壮成长。

河南日报评论 05织密儿童读物净化网(锐评) 2025-06-26 2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