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塔公园里的茶艺表演。

灯笼张。

在顺河坊举行的精彩演出。

东大寺。

顺河坊。

双龙巷。

大美顺河。本版图片均由顺河回族区委宣传部提供
□江宗怿 王誉臻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双龙巷的屋檐,悠扬的叫卖声在顺河回族区纵横交错的街巷间回荡,唤醒了这片古老土地的蓬勃生机。这里,是开封城市肌理中一个独特而充满活力的单元,是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交融的生动现场。顺河回族区以其深厚底蕴与创新实践,正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旅融合 千年古韵焕发时代光彩
顺河回族区,作为开封市核心城区之一,承载着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更浸润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辖区内有开封铁塔、双龙巷、东大寺等20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9项、市级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5人。秉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顺河回族区将文旅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实现从资源禀赋到产业优势的华丽转身,绽放千年古韵。
特色街区“活”起来: 走进精心打造的“顺河坊历史风貌区”,时光仿佛倒流。青石板路两侧,传统清真美食飘香四溢,“马豫兴桶子鸡”“沙家酱牛肉”等老字号门庭若市;精雕细琢的砖雕、古朴典雅的门楼、琳琅满目的非遗工艺品店,共同构筑起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街区不仅是对历史风貌的修复,更是对非遗的活态传承,成为游客品味开封、感知顺河文化的必到之地。
文化地标“亮”起来: 巍巍铁塔,矗立千年,如凝固的历史长歌。顺河回族区以科技赋能、演艺点睛,让这座古老地标焕发全新活力。铁塔景区创新推出“景区+演艺”模式,其核心项目《五灵寻禅》沉浸式剧本游备受欢迎,游客化身剧中角色,在福胜院、灵感院、铁塔市集等场景中探索解谜,深度触摸千年文脉。尤为引人入胜的是《铁塔故事》三部曲说书演绎,说书人于各点位娓娓道来尘封古史,令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景区还精心策划了“一鹿有你”梅花鹿互动、“喜鹊送福”春日添喜等特色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在铁塔景区、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刘青霞故居、顺河坊等热门景点共同发力下,辖区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文旅业态“融”起来: 顺河回族区深挖“文化+”潜力,创新业态层出不穷。特色民宿如“双龙别院”“上河水栖”,将传统民居改造为兼具宋文化特色与现代舒适度的休憩空间;夜经济点亮了顺河,“夜市”里灯火辉煌,特色小吃、非遗美食等交织成一幅充满市井烟火的繁华画卷。
擘画未来 全域联动构筑文旅发展新高地
固本强基,筑牢文物安全防线。顺河回族区根据“一址一案”原则,针对20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制作并印制《文物保护知识汇编》《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汇编》等资料,借力“安全宣传月”深入开展文物安全宣传,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梳理辖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同时,精准对接省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申报要求,强化项目指导,积极申报文旅文创项目,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创新设计开发融入铁塔、双龙巷、顺河坊及非遗美食等元素的文创产品,涵盖矿泉水包装、钥匙扣、折扇、帆布包、明信片等,为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精耕细作,绘就非遗传承蓝图。紧扣“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战略,出台《顺河回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指南》《顺河回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规划》,将顺河打造成“开封市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验目的地”。推出《豫见顺河 印象文旅》和《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手绘导览图》,打造“一图在手游在顺河”的便捷体验;持续升级改造老旧街巷,完善旅游标识系统、休憩设施、智慧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承载力和舒适度。
守正创新,构建文旅融合生态。创新构建“产、学、研、玩、观、购”的立体运营体系,打破非遗仅作橱窗展示的传统模式,推动非遗向可消费体验、可深度参与、可留存纪念的文化形态转型,让非遗真正“火起来”。今年以来,顺河回族区开展“翰墨抒怀 喜迎华诞”书画作品展、“先进文化进基层”、“豫出彩·一起来”惠民文化节文艺演出等活动百余场,用文艺抒发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持续提升区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景画卷 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顺河样本”
顺河回族区的文旅实践,是其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一个缩影,其成效与经验在更广阔的领域熠熠生辉。
缮宋韵古巷,焕全域生机。顺河回族区遵循保护原则,活化街巷肌理,保留烟火气,焕发新活力,对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进行保护修缮,让历史街区在保护更新中重拾繁华。以“绣花”功夫精缮顺河坊老街胡同,有机更新提升品质,空间提质、业态升级,让市民和游客“一步一景”体验古都市井烟火,让老街区承载新生活,古城的脉动与温度在此焕发新生。
守文化根脉,赋时代新意。文化传承与创新共荣,顺河回族区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文化传承新路。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性修缮,对传统街区风貌的维护,确保了文化根脉的延续。这种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活化,为城市更新中如何留住“乡愁”、彰显特色提供了顺河方案。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同步,文旅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有机更新。老旧街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等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将历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提升了城区整体风貌和品位。
促产业升级,惠民生福祉。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互促,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拓宽了居民增收渠道。特色餐饮、民宿客栈、文创小店、导游服务等,成为许多居民的新选择。文旅发展带来的城区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也让居民共享了发展红利,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文旅产业成为顺河回族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顺河回族区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以文旅融合为笔,正奋力描绘着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经济与人文共荣的高质量发展壮丽画卷。这里是千年宋韵与民族风情和谐共鸣的舞台,是历史遗产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的典范,更是探索老城区转型蝶变、驱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鲜活样本。
真正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高楼广厦的崛起,更在于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与创新表达;不仅在于经济数据的攀升,更在于让发展的成果浸润于百姓日常烟火之中。
这是一座古城在时代大潮中奋力前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的嘹亮号角。顺河之韵,是开封之幸,更是河南文旅版图上不可或缺的瑰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