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芳
当金色的党徽在晨光中闪耀,我的思绪随着2025年七一钟声飘回1970年那个炽热的夏天。作为信阳高压开关厂精工车间一名普通车工,我在机床轰鸣声中庄严宣誓入党,从此将人生坐标牢牢锚定在党的旗帜下。55载春秋如白驹过隙,但车间里机油与钢铁的气息、入党介绍人紧握我双手的温度、第一次作为车间副主任带头攻克技术难关的日夜,始终镌刻心间。
记得刚入党时,师傅常说“车工是给机器绣花的人”,我把这句话和党章一起抄在笔记本扉页。为精加工高压开关核心部件,我曾连续36小时守在车床旁调试参数,党小组的同志们轮流送来饭菜。我担任副主任后带领团队革新工艺,将产品合格率从82%提升至99.6%,流动红旗从此长驻我的车间。党组织送我去大学学习先进知识,同志们帮我解决生活难题,这些温暖让我懂得,党员不仅是个称号,更是集体托举的力量。2018年退休那天,我回忆起入党以来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如今我虽已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每天仍习惯性戴上党员徽章看新闻联播。看到年轻人用数控机床实现我们当年不敢想的精度时,我总想起毛主席那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汶川地震时,我把攒下的工资作为特殊党费交给组织,这只是延续了1976年唐山地震后全车间党员都捐出自己半月工资的传统。最近总梦见厂区那棵老槐树,当年我们在树下开党小组会,落叶飘进茶杯也浑然不觉。
今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我这颗70多岁的心脏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澎湃。如果说人生是部车床,党就是最精密的校准器——她教会我把个人命运车削成与国家同频的齿轮。此刻望向窗外,晨雾中升起的不仅是朝阳,更是当年那个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把一切献给党”的年轻女工的永恒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