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世君
这些年,世界局势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俄乌、巴以、以伊都爆发冲突,特朗普全球加关税……历史的进程仿佛突然换挡,将世界带入一个重大事件的密集多发期。
置身于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世界秩序如同万花筒般瞬息万变。对我们来说,在外部环境剧烈震荡与经济周期深度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如何在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在荆棘丛生处开辟新局,已然成为牵动亿万人心的时代之问。
那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历史密码?其背后潜藏着哪些深层次的运行机制与演化逻辑?中国这艘巨轮又该如何在惊涛骇浪中把稳航向,化危为机?
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的新著《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以高屋建瓴的全球视野、严谨缜密的学术框架和鞭辟入里的分析论证,敏锐捕捉世界经济秩序的结构性变迁与中国经济生态的深刻转型,以百年历史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深刻揭示了“大变局”的历史前缘与底层逻辑,为中国未来发展寻觅可资镜鉴的历史智慧。
本书认为,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就是全球化钟摆运动、霸权更迭和科技革命这三大历史长周期的同频共振。一个世纪前,这三个历史周期的同频共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本位崩溃、1929—1933年的大萧条、以高关税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蔓延、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影响深远的社会变动。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三个历史周期又一次开始出现同频共振的趋势。
作者在分析了冷战后欧洲、日本与美国之间的非对称经贸格局,辨析了美元作为关键货币和美国作为流动性主要提供国的制度性安排,透视了美国跨国公司离岸生产和经济日益空心化的由来,认为特朗普并不是要放弃美国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而是不想再花过去的代价。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和战略挤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又该如何调整?
在《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这本书中,作者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模式可以是双极驱动:一方面是创新支撑的投资驱动,另一方面是实际工资上升支撑的消费驱动——书中将其概括为“强筋壮骨”与“休养生息”。“强筋壮骨”,指的是产业升级换代,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发挥后发优势,借助产业政策,跨越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阶段,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铸造中国的竞争优势;“休养生息”则是着力解决国内资源配置与分配方面的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向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消费市场的规模与该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博弈的实力有直接关系。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国内消费支撑的内需,对中国经济有两方面重要影响:第一,它直接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表现;第二,它直接影响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只要中国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不仅跨国公司不会轻易把产业链转出中国,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只有提供稳定的收入预期,提高收入在分配中的占比,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消费者才有财务安全感,消费才能真正地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
书中分析,以国内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增加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收入分配方面的相对平等,既是发达国家共同的特征,又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理应追求的重点目标。中国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措施提高实际工资、加强消费,绝不仅仅是权宜之计,而且是向发达国家经济转变的切实步骤。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做出的贡献。
此外,这本书还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发展、东北振兴、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比较有趣的是,书中收录了作者过往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文章,有些文章写于数年前甚至十年前,局势演化和社会背景对于今天来说已经发生变化,但作者照样原文照录,并在每一篇文章后面加上很有特点的“问题缘起”和“补记”,既保留了文章的原貌,又加入了新的反思,使得思考的时间维度延续至现在,展现了一位学者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