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河南日报》 (2025年07月11日 第 09 版)

  □河南农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教授 邓俊锋

  从农业产业化,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都对完善产业链条提出了横向和纵向要求。从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层次来看,农业产业链前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需要从战略层面予以高度重视。

  打造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胖东来被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商超景区”。他们推行“定向种植蔬菜”,严格筛选生态环境优良的基地,全程监控种植过程,禁用高毒农药化肥,自建检测中心,农残检测308项(超欧盟标准)。因此,其DL商标代表“无添加、真品质”。这充分表明,优质方能实现优价,要把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质量管控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科学设计并精准实施轮作与休耕。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种作物会加剧特定污染物的累积(如重金属镉、特定除草剂残留)。相关研究表明,中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19.4%;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其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是2.5%,中国仅有1%。为此,需要科学设计并精准实施轮作与休耕,确保农产品源头安全。

  构筑农产品安全新防线。减少农药残留,探索绿色防控新路径,大力推广抗病虫、耐逆性强的优质作物品种。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病虫害,AI图像识别精准诊断,结合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推广智能配药、无人机飞防、静电喷雾等技术,实现精准施药。用“植物疫苗”(生物农药)替代高毒化学药剂,构建“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农田生态防线。

  走好品种主导的区域特色化之路。由于品种杂乱带来的机械化收割损耗居高不下,也由于缺乏特色,导致一些农产品价格经常大幅波动,增产但未能增收。相反,一批手握特色品种密码的乡村正悄然崛起,他们以独特种质资源为核,以区域生态禀赋为基,以科技赋能“定制品种”,深挖“土特产”基因库,用地理标志给品种穿上“金铠甲”,加强品种主导的特色化,重塑区域农业DNA,积极抵御同质化的竞争。

河南日报理论周刊 09确保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025-07-11 2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