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郑州市委党校二级巡视员、教授 张治学
郑州市在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以下四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分类推进的和美乡村建设模式。一是示范村引领全域创建。分层分类建设,针对东部平原、西部丘陵、近郊城郊三类区域特点,差异化打造示范村。二是文化赋能留住乡愁。通过古村落活化,实现乡村振兴。如登封市玄天庙杨家门村结合少林文化,打造禅意民宿集群。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产业融合创新模式。一是推进农文旅融合的“樱桃沟模式”。二七区将万亩樱桃园升级为复合业态,引入20余家文旅企业,培育民宿集群。二是推进品牌农业升级。通过打造“豫农优品”高地,郑州市12家企业27款产品入选省级名录。三是推进城郊村“三产联动”模式。如惠济区新庄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建停车场,发展非遗美食街,形成“租赁经济+夜经济”双引擎。
提升发展质效的科技与治理赋能模式。一是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应用。通过推广土壤墒情监测、AI病虫害识别技术,实现“手机管农田”,提高农业发展质效。二是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如新庄村通过建立“一长一员一团队”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构建开放发展格局的区域协同策略模式。一是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郑开同城化,加快陇海路东延等融城项目,开通郑许市域铁路构建“半小时经济圈”。二是枢纽经济辐射乡村。依托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商,助力农产品“走出去”。
未来,郑州市在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完善土地要素市场,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化劳动力要素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二是参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框架,构建动态评估体系,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模型,直观呈现城乡融合动态变化趋势。强化数字赋能,搭建城乡融合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精准化、智能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