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

——海关总署定点帮扶鲁山县30年工作纪实
《河南日报》 (2025年08月03日 第 04 版)

  ①海关总署驻鲁山县帮扶工作组参加鲁山县农特产品展销暨旅游推介会。

  ②鲁山县张湾村共富联盟签约仪式。

  ③海关总署系列支教活动“开学第一课”在鲁山开讲。本版图片均由鲁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海关总署驻鲁山县帮扶工作组走访慰问相对困难户。

  □何平 叶全花

  这条路,30年倍道兼行;

  这首歌,30年昂扬激荡;

  这份情,30年携手并肩……

  战胜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党率领人民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海关总署定点帮扶鲁山县。1995年11月,海关总署定点帮扶工作会议在鲁山举行,吹响了共同向贫困宣战的号角。

  漫漫征途,由此发轫。

  30年来,海关总署全力以赴、倾情帮扶,历任署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工作,与伏牛深山中的鲁山同气连枝、同心一德,59名干部派驻挂职或基层锻炼,63名支教志愿者走进山乡学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8000万元,海关为投资主体实施的帮扶项目300余个,构筑起从扶贫到扶智、从输血到造血的立体综合帮扶模式,高标准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海关总署的帮扶任务。

  战贫困、谋振兴,岁月峥嵘,山海情深。

  基础之变 从难点到亮点

  莽莽伏牛,神奇俊秀,赐予鲁山美景,但也带来世代贫困。

  鲁山县是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属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山高沟深、偏乡僻壤,水、电、路、网、学校等基础设施欠账严重,这是鲁山经济发展的瓶颈短板,也往往是群众的急难愁盼。

  强基础,才能利当下、谋长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筑起牢固支撑。

  海关总署高度重视鲁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贫困山区群众行路难、用水难、养老难、上学难等问题,建成一批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一条条公路,连通大山内外。

  20年前,一条路连起仓头乡和观音寺乡,从此山乡天地一宽。路长约7公里,贯穿下仓头、赵窑、赵竹园、井庄4个行政村,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数万群众受益这条海关路。

  像这样的海关路,鲁山共有62条,此外还建有海关桥梁37座。

  一个个水利项目,润泽荒山旱坡。

  董周乡蔡庄村想壮大酥梨产业,但严重缺水,全靠天收。

  2021年,蔡庄成为海关总署定点帮扶村,山村奏响“调水歌”。

  帮扶工作组带领蔡庄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克难攻坚,修渠道、铺管网、筑水塘,引来两公里外的荡泽河水,世世代代喝天上水的沟沟岭岭,头回畅饮河里水。村党支部书记段瑞强经常感慨,要不是海关帮扶,这样的引水项目村里想都不敢想。

  海关总署在鲁山累计实施水利项目32处,惠及众多干旱山乡。

  一座座希望小学,盛满孩子的欢声笑语。

  海关总署重视教育扶贫,补足山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短板,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援建海关希望小学20多所,多次捐助先进教学设备,解决了每学年1000余名山区儿童入学难问题。

  一件件爱心物资,跨越山海传递深情。

  海关总署广泛动员全国海关及社会力量,将天南海北的关爱源源不断汇聚鲁山。30年来,累计捐赠资金及各类物资价值超过4000万元。本届帮扶工作组接续这份深情厚谊,已协调落实捐赠20批次,总价值达443.87万元。这些跨越山海的爱心,持续转化为改善民生、赋能发展的温暖力量。

  还有许多先进设施,为山乡群众打开了新世界。

  不出村就能让大医院专家远程诊断,这是库区乡张湾村群众今年体验到的新变化。

  张湾是海关总署眼下的定点帮扶村。张湾村位置偏远,群众看病不易,帮扶工作组为村里配备了“免费远程医疗系统”,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惠及1000余名村民。

  此外,海关总署帮扶30年来,还在鲁山建设党群服务中心5处,养老、医疗及休闲文化场所43处。

  在鲁山,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上的是海关小学,走的是海关路,过的是海关桥。

  简简单单一句话,凝结着无数山里人的深切体验,是年年岁岁的期盼,是喜出望外的变迁,是绚烂梦想的实现。

  产业之变 从输血到造血

  激发内生动力,培育特色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标的根本之策。30年来,海关总署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牢牢抓好产业帮扶这个长远之计,持续提升帮扶地区的“造血能力”。

  职能作用彰显,内陆山乡外向发展。

  海关总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深居内陆的鲁山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激活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对外贸业务的一片茫然,到快速完成首单供港业务,鲁山沣瑞食品公司充分感受到海关帮扶的力量。

  该公司主要从事冷冻肉制品的生产,2024年9月首次办理产品供港事宜。公司产品中心总监孙森伟说:“以前产品只在内地销售,对供港业务一窍不通。”

  帮扶工作组、平顶山海关获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悉心指导,帮助公司顺利取得出入境检验检疫兽医(卫生)证书。该公司首批产品于2024年10月18日成功供港,今年预计出口速冻调理肉制品100余吨。

  地处中原腹地的鲁山,如今有了一家保税仓,这也是平顶山市的首家保税仓。鲁山保税仓确立了“普通仓储+外贸综合服务”的运营模式,可有效提高外贸企业资金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将对当地及周边进出口企业发挥明显辐射带动作用。

  从鲁山县冷冻牛肉制品实现供港“零的突破”到食用菌深加工产品首次出口俄罗斯,从建立保税仓,扩大对外开放到联合郑州海关出台帮扶鲁山外贸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帮扶工作组助推鲁山县外向型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24年鲁山县进出口货值突破1.8亿元,同比增长82.83%。

  精准招引突破,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鲁山县作为豫西地区知名的农业大县,食用菌、酥梨、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为延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帮扶工作组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林果及农特产品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2023年11月以来,先后邀请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果品行业协会,以及其他10余家国内农产品龙头企业来鲁山实地考察。考察成果丰硕,多家企业与当地酥梨、槲叶粽子、生姜等生产方当场达成合作意向,有效助推鲁山农特产品突破地域限制,延长市场流通链条,融入发达地区广阔市场。

  同时,充分发挥海关系统“全国一盘棋”优势,推动消费帮扶走深走实。

  截至目前,已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鲁山农副产品超过4400万元,推动山货出山,富民增收。

  助推强县富民发展,既要推动农特产品“走出去”,也要聚焦优质产业项目“引进来”。

  帮扶工作组密集开展企业招引对接活动37次,接洽企业124家,成功协助鲁山县招引落地8个优质产业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新活力。

  因地制宜发力,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7月的夏夜,张湾村的“星空舱”民宿灯火初上,游客兴味盎然,乐享山村时光。村民李春红说:“前年这里还是荒坡,谁能想到现在成了俺村的网红打卡地了。” 

  “星空舱”是海关总署出资扩建的农家乐文旅配套项目,该项目每年为张湾村村集体创收1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个。

  荒坡变网红民宿,只是张湾村产业发展的缩影。

  建设恒温蝎子大棚项目,打造蝎子养殖加工产业链,吸引5家公司及20多户村民共同参与蝎子养殖;建设特色种植示范园,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种植紫玉玉米、紫霞萝卜等高附加值作物;联合海关帮扶村及周边脱贫村组建共富联盟,成立农业开发公司,打造山海情农产品品牌。

  目前,海关总署在张湾村累计建设项目21个,村集体收入已达40万元,同比增长超446%。

  产业在帮扶中发展,情谊在帮扶中深化。

  海关总署在鲁山累计实施农业、电商等产业项目100余个,培育旅游、养殖、种植及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在海关总署帮扶下,酥梨已成为蔡庄村支柱产业。全村酥梨种植面积3500亩,农户参与率100%,年产值约2000万元,获评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瓦屋镇土桥村成立海扶山合作社,发展大棚草莓、晚秋黄梨、袋料香菇等产业,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0.5%降至2017年的0.3%。河南豫剧院据此创作了现代豫剧《尧山情》,引起强烈反响。

  乡村产业的新高度,标注着尧山情的深度,传递着尧山情的温度。

  理念之变 从有限到无限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既要提升硬件,也要更新软件,塑形铸魂、内外兼修。

  海关总署在帮扶工作中,物质与精神并举,注重扶智扶志,拓宽农民视野,提升发展理念,引发由内而外的深刻变化。

  开展支教活动,撒播知识火种。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曾经,鲁山作为贫困地区,长期处于教师数量短缺、教学设备不足、教育体制落后的困境。

  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拓宽贫困人口子女的发展空间,海关总署持续推动支教志愿者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海关关员,在鲁山传播知识、文化,形成海关特色乡村教育帮扶模式。

  截至目前,已累计从全国海关选拔17批次63人次志愿者,每批在鲁山山区小学支教半年,受教学生1万余人。 

  支教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努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农村学校的学习生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外界的窗口,在崇山峻岭间点亮一束束希望之光。

  今年2月,在海关支教9周年之际,帮扶工作组携手海关总署教培中心,邀请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魏福海站长在鲁山县开讲“开学第一课”。通过“主会场+云课堂”形式,定点帮扶三县270余所中小学,3万余名学生跨越地域限制,同步领略极地奥秘与探索精神,将梦想的种子播撒进更多孩子的心田。

  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发展能力。

  鲁山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多达25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关总署重视技能培训工作。历届总署驻县帮扶工作组在全县各乡镇兴建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农业养殖种植技术、外出劳动技能培训,并提供科技致富信息等,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

  多一门技能,多一条致富路。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海关总署依托上海海关学院、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广州海关培训基地等为鲁山县举办干部培训班,乡科级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接受培训,先后到上海、浙江等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并邀请各个领域专家赴鲁山开展农业种养、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超1000人次。本届帮扶工作组累计开展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培训13批,973人次参训。

  拓展思路视野,转变乡村理念。

  曾经,张湾村群众觉得农业收益差,外出打工多,愿意在土地上下功夫的少,一些偏远田地变成了荒地。

  帮扶工作组看到这一现象,没有听之任之,立即行动起来。他们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将荒地建设成特色种植示范园,种植紫玉玉米、紫霞萝卜、空心芹菜等高附加值作物,注册商标、线上销售,一时供不应求。

  荒地变成了“金菜篮”,群众的想法也在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农业项目,自发参与村集体发展。在海关总署的帮扶下,张湾村也从昔日的基础薄弱村迎来破茧蝶变,获评2024年度河南省五星支部,成为当地首个由三星直创五星支部的示范村,入选“多彩平顶山,九沟十八湾”乡村振兴建设品牌。

  类似的故事也在蔡庄等村庄上演。

  帮扶工作组结合蔡庄酥梨产业、山水禀赋等实际,提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设“梨享欢乐谷”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梨享蔡庄”品牌和“鲁山九颗梨”产品,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和农业开发公司,小村庄衔接大市场,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30年,尧山的树黄了又青,昭平湖的花谢了又开,鲁山的海关人去了又来。

  岁月悠悠,风雨兼程,不变的是帮扶之志,变的是山乡之貌。

  鲁山县委书记刘鹏表示,海关总署勇担责任使命,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创新模式,久久为功,在鲁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2020年,鲁山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鲁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鲁山昂首阔步、凯歌行进,去年新增酥梨2万亩、设施农业5900亩,培育省级农业龙头化企业4家,和美乡村建设成为全省典型。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海关有界,帮扶无境。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优势,切实履行定点帮扶整治责任,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鲁山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驻鲁山县帮扶工作组组长、挂职副县长贺海龙表示。

  万物欣荣,生机盎然,鲁山大地,好似一幅长卷。

  乡村变迁,于此书写;

  帮扶力量,于此彰显;

  初心使命,于此铭刻。

河南日报专版 04山海情深 2025-08-03 2 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