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从原料到日常应用的探秘

《河南日报》 (2025年08月04日 第 03 版)

  □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吕文娟

  尼龙的化学名称为聚酰胺,锦纶、尼龙都是聚酰胺的俗称,是一种合成纤维,聚酰胺家族品种繁多,尼龙6和尼龙66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

  尼龙6与尼龙66以卓越的强度、耐磨性、弹性、易加工性及相对较低的成本,替代了大量天然材料,并开创了诸多全新的应用领域。

  尼龙6丝布的生产始于石油裂解产生的己内酰胺单体。通过熔融纺丝工艺,经喷丝板挤出形成发丝般细的初生纤维。这些纤维经过定向拉伸后强度提升300%,断裂强度是棉布的5倍,却保持15%—20%的弹性伸长率。纤维再通过整经、织造等工序,最终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尼龙6布料。

  尼龙6织物具有耐酸碱、抗霉变等化学稳定性,而且同样面积下单位重量比涤纶轻20%,被誉为“轻量化王者”。

  这些特性使尼龙6织物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防勾丝的连裤袜到承重20kg的登山包,从阻燃的汽车安全气囊到抗菌的医用敷料,其应用已覆盖90%的民用纺织品领域。

  从提升日常穿着舒适性与功能性,到支撑现代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技术,再到赋能精密电子设备与复杂工业机械,持续编织着我们高效、舒适、安全的生活图景。

  当前尼龙6产业前沿正聚焦智能织物、环保升级和工业替代三大方向,嵌入导电纤维的尼龙布可监测心率,目前已用于冬奥会运动员服装;生物基尼龙6(以秸秆为原料)碳排放降低40%;作为碳纤维增强基材,可使风电叶片减重30%,成本降低50%。

  据《中国化纤工业发展蓝皮书》预测,到2030年,尼龙6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成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发展这类高性能材料,不仅关乎产业升级,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每吨再生尼龙可比原生材料节约1.8吨原油消耗。

河南日报深读·创新 03尼龙——从原料到日常应用的探秘 2025-08-04 2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