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一直重视劳动、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劳动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我国教育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劳动教育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被忽视的因与果
劳动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很丰富的概念。广义的劳动是指人类创造社会财富或价值的实践性活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当代社会的劳动形态越来越呈现出体力与脑力相结合、脑力因素占比不断升高的特征。
从历史传统看,轻视体力劳动和技能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总体上偏重思想道德和政治社会层面,追求的是修齐治平,生产劳动技能的学习往往被轻视。实行了上千年的科举考试,更是使人们将读书做官当作个人发展的正途,“劳力者”“匠人”社会地位不高。这种观念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很多人不愿意进职业院校学习,到生产劳动一线工作,由此也影响着人们对劳动教育的态度。
从科技和社会发展看,当前体力因素在劳动形态中的占比显著下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体力付出为主的很多工作岗位逐渐被机器取代,各种劳动和职业对知识性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是在家庭中,各种电器和智能设施的应用,也使得做饭、洗衣等传统家务活越来越少。这些现象使很多人产生了“体力劳动无用论”的思想,认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
从学校教育和考核导向看,劳动教育尚未提高到应有的地位。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各学段学校普遍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它在学业考核体系中是软指标,对毕业和升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得不到重视,师资和设施条件、教学内容和形式等存在很多不足,被文化课挤占的现象较为普遍。
劳动教育的缺位,对学生成长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例如,有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独立生活能力差。又如,有些学生不懂得劳动的艰辛,不尊重劳动者,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追求安逸享受,浪费现象严重。再如,有的学生厌恶、恐惧劳动,成年后不愿就业,无法适应社会,不能自食其力。
做实劳动教育要抓住关键用好硬招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提出了全面、系统、具体的解决办法。然而,从几年来的实施情况看,要有效破解劳动教育难题,必须抓住关键点,用好硬招数。只有抓住责任和考核这些关键,用好督导和奖惩等措施,才能牵住“牛鼻子”,带动劳动教育迈出实质步伐。
第一,压实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行政责任。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但是应当看到,现代教育是以国家力量推动的公共事业,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其执行状况,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具有主导性影响。因此,做实劳动教育,首要的是明确并压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切实按照《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解决劳动教育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承担具体职责,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激励、督导和评价机制。对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履职情况,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同级党委和人大应当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形成刚性约束。
第二,强化学校的主体责任。学校是现代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在开展劳动教育中起着主力作用。各学段各类型学校应当落实《意见》要求,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统筹安排劳动教育时间,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加强督促监测,并将其结果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奖惩学校及其负责人的重要依据。
第三,增加劳动教育在学生考核评价中的权重。考核是指挥棒,对教和学双方都起着导向作用,考什么决定了教什么学什么。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唯分数论”,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文化课考试分数是升学招生的唯一依据。因此,要使学校、学生和家长真正重视劳动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劳动素养状况明确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在大中小学,都将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评优评先和准予毕业的硬杠杠,实行一票否决;将劳动素养状况作为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目前,小学升初中普遍取消了考试,但高中、大学招生仍实行考试录取。建议将劳动教育纳入高中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体育课考试的模式,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一并计入中考总成绩。其中,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现有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这样既不增加学习负担,也能体现当代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当前,国家正在优化高校类型结构,深化高校招生改革。职业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将考生高中阶段的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而职业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将高中阶段的劳动素养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河南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