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改革驱动 文化赋能

河南医药大学下好“三手棋”助推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2025年08月12日 第 01 版)

  □文娟 崔静

  黄河浪涛澎湃不息,太行苍岭巍峨雄奇,见证着一所百年名校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中舒枝展叶,在深化改革驱动下顺利实现更名大学,根植中原大地绘制出生动的育人百年“春华秋实图”:

  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多个省级科研平台,设置有13所三甲附属医院,拥有15个国家级及省级特色专业、23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引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发表被SCI等收录高水平论文数量及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均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25年跻身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前200位、居全国医药类大学第23位。

  党旗引领育人路,砥砺前行始得终。近年来,河南医药大学求是精进、抢抓机遇,下好“党建引领 改革驱动 文化赋能”“三手棋”,以改革为杠杆突破制约瓶颈,重构现代化治理体系激活发展动力、优化办学条件厚植育人沃土,将改革成果转换为立德树人的实效,“改”亮了育人党旗红,也“改”宽了育才自主路,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称号,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党建引领 走出发展新路

  “改革就是要聚焦‘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综合实力,用党旗红引领学生成长路。”河南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任文杰表示。

  党的领导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最大政治优势。2022年,河南医药大学响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号召和要求,在河南省内高校中率先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以党建引领优势强力推进一揽子改革工程:

  提纲挈领。聚焦服务群众、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大刀阔斧破体制、动“筋骨”,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大棋盘”;立柱架梁、落子布局,抓铁有痕推进落实,开辟创新发展“新赛道”;把牢办学治校、人才培养政治方向,健全并加强党的领导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举纲张目。学校党委示范带头、二级和三级党组织响应落实,锚定创新完善现代化医科大学体制机制,重点实施“六项措施”,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深化“院办校”改革、实施“三制三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引育改革,并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巡查督查等为抓手强化过程管理监督,推进各项改革落地,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改革成效悄然显现、喜讯频传:学校获得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高校、河南省首批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系列荣誉;20多个学院党委和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全面深化改革这条“新”路有力推动了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改革驱动 厚植育人沃土

  学生成长成才所需,是深化改革之向。河南医药大学以改革驱动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厚植育人沃土。

  深化改革重教学强专业。

  学校“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推动改革,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引入精益管理理念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效能评价改革等一揽子工程,创新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深化科研导师制和科研创新班建设,完善书院育人体制,开办菁英医师班,实施PBL等教学系列改革等,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配的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

  目前学校开设39个专业,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是全国仅有的4所开齐7个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学校先后获批首批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24年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毕业生考研(硕士)升学率逐年攀升,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化改革重学科强平台。

  学校推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集中力量建设优势学科、打破壁垒共建科研平台。聚焦智能医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强化专业和学科建设,新建医学影像学院、数理医学院、临床药学学院,新设置智能医学工程等一批专业。改革驱动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该校医学技术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档,11个学科入选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特色骨干学科和特需急需学科,获批建设4个国家中西医临床重点专科。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临床医学学科在河南省“双特”高校首次成效评价中获“优秀”,学校跻身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前200位,居全国医药类大学第23位。

  学校聚焦组织再生医学等研究前沿,建设有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免疫与模式动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国内首个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精神疾病生物样本库,建有河南省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及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50多个省级科研平台。

  深化改革重引育强师资。

  优其师方能育其才。河南医药大学在改革中实施人才强校规划,开展“3158”人才工程,加快形成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等;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涵养人才“安下心、扎下根、创新绩”的良好文化生态。

  诚意动人、近悦远来。30余名以院士、长江学者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一批海内外青年博士和博士后先后加入这所百年老校。其中伯纳德·麦利森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华子春教授荣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突出成就奖、再生医学教师团队被推荐参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目前学校本部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约45%;学校教师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和教学成果奖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发表SC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均连创历史新高。

  深化改革重开放强创新。

  河南医药大学在守正创新中开放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成长平台。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开展以博士生联合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开展联合科研和师资培养等;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南洋理工学院等联合开展国际名校交流,组织本科生参加培训和短期研学;举办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修复国际高峰论坛、国际免疫学论坛等国际会议。学校还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合作建设国内首个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新乡市人民政府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签署合作协议。

  开放办学的理念,为学校赢得了合作伙伴,也提升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河南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闫志杰选择了该校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贾杰教授为导师。她说,后期在华山医院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国际化的视野,还提升了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2024届药学专业毕业生郭聪睿考取该校特聘教授、国内一流生物制药专家华子春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她动情地说:“感谢母校创造机会,让我在母校、在最好的年华选到理想的导师。”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也成常态,在校期间参与发表12篇SCI论文的硕士毕业生李中博,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子刊《科学信号》上发表封面文章。

  文化赋能 强化基础支撑

  大学文化的功能在于“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秦亚茹记得,母校百年校庆日,全体校领导与同学们共享6个十米大蛋糕,时任校长任文杰把第一块蛋糕递到她手里。那块甜到心底的蛋糕成为河南医药大学学子心底美好的“回忆杀”,也是该校文化育人的不经意写照。

  学校基于百年校史,打造文化育人新高地。学校在全面改革中坚持贯彻文化育人理念,加强校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凝练出“求是 精进 求新 超越”的新时代学校发展精神,修订并形成学校核心价值体系;设计校园标识系统,建设师生和校友荣誉体系等,讲好学校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全方位激活精神文化的育人效应。

  文化育人启智润心,文化建设护航“安全”。该校在全省高校系统率先面向师生两个层面实施6S精益管理,落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管理核心理念,构建覆盖理论学习和规范操作的文化育人体系,规范引导师生从根本上养成安全行为素养,将师生培养成“本质安全人”,把学校打造成“本质安全单位”。

  河南医药大学同时开展一揽子“环境优化工程”,不断提升校园环境育人综合能力——

  争取国家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新建了图书信息楼、教学实验楼,计划建设学生宿舍,建成校史馆、人体科学馆等育人文化场馆;实施校园景观提质改造工程,打造杏林湖及沿新中大道风景带、主题公园等文化景观群;改造升级学生宿舍、餐厅、浴池,优化改造操场、室内外篮球场和网球场等场馆设施……学校学习生活条件更加温馨便捷。

  徜徉在杏林湖畔感受夏风拂面、坐在现代化的图书信息楼阅览区读书、登上过街天桥眺望城市风光、在校史馆体验百年历史的光影穿梭……2025届毕业生从实习单位返校参加毕业典礼,忍不住感叹学校新变化,手持“河南医药大学”毕业证驻足各处“打卡”留念,表示“更加舍不得离开母校了”。

河南日报头版 01河南医药大学下好“三手棋”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5-08-12 2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