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晴
走进郑州尚座中心,一个剧场新空间——喷空剧场正纵向“生长”。吃完饭上楼看戏,看完戏下楼喝咖啡,还有室外表演,观剧、吃饭、购物、休闲娱乐一站式集成,文商旅深度融合,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激发了消费活力,还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
近年来,从吃的穿的到用的玩的,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文化消费意愿、能力不断提高。演艺经济演绎多种可能,话剧、歌剧、音乐剧,脱口秀、演唱会、剧本杀……凭演出票根可享购物折扣,甚至看完演唱会还有专车送你去吃火锅,这道“文化+千行百业”的融合题,能解出无数种答案。
文化消费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市场何以活力奔涌、生生不息?内核还在文化二字。
喷空剧场创始人陈红旭介绍,虽然是用河南话演绎喜剧,但暑期几乎场场都有外省观众慕名而来,有一位来自桂林的观众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位观众说:“到桂林旅游是冲着山水去的,来河南一定是冲着文化来的。”这句话,恰恰可以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洛阳洛邑古城、开封大宋武侠城等多个火出圈的文旅地标中得到印证。
《曹操的麦田》《苏轼的河南》,一场场精彩剧目对历史人物进行全新呈现;“老师儿”“弄啥嘞”“中不中”,一句句河南话丝滑融入脱口秀……本地人看着亲,外地人看着新,既有地道河南味,又显时尚新潮流,这些受观众喜爱的作品证明了朴素的道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在那里,谁能匠心独运创新表达呈现,谁就能走出人无我有的新路子。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影响深远,若把这句话的道理加以延伸,或许可以说:越是特色的,越是长久的。文化如此,产业如此,文化产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