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丁文娴 杨思琪 董小红
17日晚,一场简洁而动人的闭幕式为成都世运会画下句号。导演团队希望在一场情意绵长的告别聚会中,展现成都的活力与热情。
“如果说开幕式的特点是‘缤纷’,闭幕式则是‘生机’。”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晴说。
生机来自公园城市的浪漫与活力。
闭幕式依托成都世园会成都国际友谊馆的既有场景,在户外空间举行。“场馆依山而建,形成天然的地理层次,我们借景造景,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这座场馆还具备川西民居的主要特色,希望借此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张晴说。
同开幕式一样,闭幕式也设置了市民开放观演区。凉爽的秋夜里,坐着小马扎,看看演出,赏赏夜景,用张晴的话说,“这是成都人天然的松弛感”。
生机来自嘉年华般的热烈氛围。
主创团队反复琢磨,世运会结束了,运动员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希望用特别欢快的方式,让大家记住成都这座城市的热情。”张晴说。
入场时,运动员们不再区分国家和地区,从两侧观众席进入场地。文体表演环节打破舞台与观众席的界限,演员们与运动员近距离展开互动,以音乐剧的形式进行情景表演。
而所有既定流程结束后,还有一场“After Party”(余兴派对)——伴着现场动感的音乐,运动员、观众等自由舞动起身体。
既要欢乐热闹,也要情意绵长。
闭幕式上播放了几段回顾短片,有的浓缩赛事的高光时刻与人文记忆,有的向辛勤工作的志愿者致敬,有的聚焦离别时刻,无一不唤起全球参与者的情感共鸣。
闭幕式中还有几处与开幕式相呼应。比如都用到了歌曲《成都》,一次是欢迎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一次是烘托全球宾朋在歌声中依依惜别的氛围;开幕式上点燃了世运会历史上首支主火炬,而闭幕式上,矗立于开幕式主会场的主火炬塔出现在大屏幕上,在《友谊地久天长》的童声合唱中,火焰缓缓熄灭。
“但是,火炬的熄灭并不代表这一切的完结,友谊必将长存。”张晴说。(据新华社成都8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