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的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顺利始发色季拉山隧道工程。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尹江勇
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脚下,清澈的尼洋河水欢快地流淌而过。不远处的色季拉山隧道深处,伴随着“雪域先锋号”硬岩掘进机刀盘转动,这条“钢铁巨龙”快速掘进,用强劲的轰鸣,奏响如火如荼的高原建设交响乐。
近年来,从铁路隧道到水利民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装备”)研制的一台台硬岩掘进机挺进雪域高原,在诸多重要工程项目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有力支持了西藏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2021年9月14日,由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的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顺利始发,这也是世界首台双结构硬岩掘进机,标志着我国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智能化施工迈入了新阶段。
“色季拉山隧道是我国在建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38公里,隧道进口段总长约20公里,最大埋深1696米,属于大埋深超长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8月21日,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施工中要面临12条断层带、高烈度地震、高地温以及硬岩强度高达196兆帕等诸多难题,这些都成了建设者面前的“拦路虎”。
为此,该项目采用中铁装备的两台硬岩掘进机进行施工,分别为“雪域先锋号”和“忠诚担当号”。“这两台掘进机开挖直径均为10.33米,整机总长245米,主要承担左、右线正洞的施工任务。”这位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两台硬岩掘进机总掘进里程已超30千米。
针对色季拉山隧道的复杂地质情况,中铁装备设计团队在传统敞开式TBM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片安装、辅助推进、智能辅助驾驶等先进功能,研发出高原高寒大直径双结构TBM,建立了常规地质敞开支护和岩爆地质封闭支护的双结构支护体系,解决了强岩爆地质中TBM施工防护能力差、风险高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适应性和可靠性。
“随着高原铁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铁装备陆续研发生产了6台大直径硬岩掘进机,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高适应性、高智能化、高人性化的国产化装备。”中铁装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硬岩掘进机不断刷新中国隧道施工的纪录。其中,“雪域先锋号”TBM首发的前两个月,就在岩爆、破碎不良地质条件下,创造了高原高海拔日进尺31.5米、月进尺613米的世界纪录。
距离色季拉山隧道西南400公里的拉萨河上,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引水工程建设正热火朝天。由中铁装备研制的“拉萨旁多引水号”高原型双护盾硬岩掘进机,于2024年10月10日始发投用,承担了拉林隧洞主洞段13.4千米的掘进施工任务。截至目前,掘进进度已顺利突破4300米大关。
中铁装备相关负责人表示,旁多引水工程被列为水利部2023年6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为拉萨市中心城区提供优质、稳定、可靠的供水水源,同时也能向林周县城区应急供水,有力保障拉萨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铁装备研制的“拉萨旁多引水号”TBM,将作为这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的核心力量,见证并书写西藏水利建设历程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