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英雄当神仙,他们也会疼、会饿、会想家,只是他们把‘怕’藏起来,把‘责任’扛起来了。”
□本报记者 刘晓波
8月21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座谈会上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和抗战将领亲属代表。
90多岁的老战士于文彬和臧海龙在家人的搀扶下坐着轮椅进入会场,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们胸前佩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80年前,他们从驻马店出发入伍,分别担任新四军七团三营八连通讯员和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战士。
考虑到年龄和身体原因,会务组特意安排两位老战士提前离席,与会代表起立鼓掌欢送英雄。
“20日还在天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21日凌晨两点才到。”吉鸿昌烈士外孙女郑吉安连夜从天津赶到驻马店参加座谈会。
“从小我就是听着姥爷的故事长大的,其中做官即不许发财的故事更是刻骨铭心。”郑吉安说,姥爷吉鸿昌把“作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烧制在瓷碗上发放给全体官兵,他还把那只写有“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一直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和部下不许利用官位抑或职位来聚金敛财、受礼索贿。
郑吉安退休后担任天津市关工委德育部部长,从母亲手中接过宣讲烈士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红色宣讲员。这些年在工厂、学校和农村,郑吉安无论走到哪都会讲述外祖父和其他革命先烈的红色事迹。“我的名字中间带了个吉字,就是为了纪念我的姥爷。”郑吉安说。
尽管长居天津,每次回到河南郑吉安都感到特别亲切。“河南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祖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也是外祖父一生所期盼的,今天我想对他说,这盛世如您所愿。”
抬头仰望杨靖宇的雕像,马继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爷爷为抗战献出了35岁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们守好家风,踏实工作,把精神传承下去。”马继民说。
马继民在郑州铁路局工作30多年,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守好“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九字家风。2005年,吉林靖宇县邀请他当红色宣讲顾问,他习惯在宣讲前先找老人聊天,在通化,听人说爷爷如何把棉衣让给伤员;在家乡,听人讲爷爷如何领导确山农民暴动。
“别把英雄当神仙,他们也会疼、会饿、会想家,只是他们把‘怕’藏起来,把‘责任’扛起来了。”马继民说,爷爷没见过今天高铁跑遍河南、麦田连成金海、老百姓笑脸盈盈,种好一亩地、教好一堂课、踏实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就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前,马继民和郑吉安合了一张影。作为河南走出去的抗战将领的后代,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讲好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