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燕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铸就的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特品格的时代彰显,更是引领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密码。这一精神品格的形成根源,在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把握和创造性运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在遵循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含的规律和方法中形成的。这种精神特质不仅深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更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现实指导力。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从理论觉醒到实践检验的长期积淀。这一精神的提炼升华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紧密相连。
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来考察历史主动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认知与科学运用。历史是客观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从认识客体的客观规定性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首先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他们创造着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界限,既不能随意变更生产关系,也不能对生产关系故步自封,否则都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从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来看,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赋予规律认知鲜明的实践品格。先进阶级通过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将历史必然性转化为实践主动性。历史主动精神的确立,正是建立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充分发挥主体创造力的辩证统一基础之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的哲学智慧。
主体自觉的能动实践。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动物只是出于一种本能去活动,而人的实践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一方面,人的实践具有选择性。人们依据社会历史的“规律”,结合自身的需要,在多种道路、方向中选择特定的实践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改造客体世界,历史便呈现为人的“选择”。另一方面,人的实践具有创造性。人在创造性的改造着客观世界,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客体世界,这就是主体的客体化。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的能动实践提供了全新场域。中国共产党敏锐把握数字化转型趋势,提出“数字中国”战略,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构社会信用体系、利用大数据优化社会治理模式,这些创新实践既是遵循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主动塑造未来的生动体现。历史主动精神既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又坚守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开辟人民文明发展的新道路,是历史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既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又重视凝聚集体力量,是个体能动性与集体主体性的统一。
改造世界的责任担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历史主动精神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对人的创造性、主体性的肯定。人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主体,要用先进的意识、理念和精神品质来指导自身的实践,将意识转化为主动担当的行为。当前我们正处于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百年变局的战略机遇期,历史主动精神已升华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方法论。面对“两个大局”的历史性交汇,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将风险挑战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如新发展格局构建;在技术革命浪潮中抢占文明跃升先机,如对数字经济战略布局;通过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塑发展制度优势,如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的历史主动特质,开创新型文明形态的实践范式。历史主动精神包含着勇于探索、主动作为、自觉担当的精神内涵。
与时俱进的奋斗品格。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奋斗精神体现为锐意求新的进取姿态、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以及永不停歇的超越追求。这种蕴含强大生命力的价值理念,始终激励着我们在攻坚克难中突破重围。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将绿色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时代化运用,也是对可持续发展规律的主动遵循。这种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充分展现了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活力。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是历史自觉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彰显着把握历史规律的战略主动,具体化为三个实践维度:在革命斗争中锤炼艰苦奋斗本色,在制度建设中凝聚团结奋斗共识,在改革攻坚中激发创新奋斗动能。历史主动精神与奋斗精神的辩证统一,本质上是认识论与方法论在实践场域的高度融合,其中奋斗精神作为价值内核,构成历史自觉向历史创造转化的根本驱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这既是应对国际秩序变革的战略选择,更是历史主动精神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正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开辟新的可能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