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学桦 范坤鹏
“真没想到,政府一出手,游客就多了起来,项目名气也打响了!”8月21日,洛城中街(洛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范经宇聊起瀍河回族区政府的助企举措,眼角眉梢带着藏不住的笑意。
洛城中街虽紧挨洛邑古城、铜驼暮雨等热门景点,却缺少人气。今年暑假前,瀍河回族区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时,揪出了这一“痛点”。该区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当即拍板,要求区文旅局现场办公,加快问题解决。
瀍河回族区助企办迅速联动区文旅局、非遗保护协会、民协等“智囊团”,盘活文化与产业资源。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洛阳·鄂伦春农文旅共创座谈会火速启幕。非遗展演添彩、产业研讨献策、战略签约落子,这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联动,不仅让步行街客流重拾暖意,更给企业长效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政企同心,才能双向奔赴。
自“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洛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坚持学中查、查中改、改中学,将实体经济发展与干部作风转变相结合,从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入手,倒逼干部作风转变,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
市级领导率先垂范,掀起服务热潮。市委书记、市长聚焦产业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等主题,主持召开12场座谈会,把政策宣讲台搭在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实地走访宇信新材料等30余家企业,现场办公破解供应链不畅、要素保障不足等经营难题。目前,37名市级领导累计走访企业395家,市县两级领导包联企业台账全面建立,“一企一策”实现精准对接。
洛阳市适时出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等文件,为企业找准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指明方向。
针对融资难这一“老大难”,洛阳市推出《政府性融资担保代偿资金池管理办法》,将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三农”及科创领域。
面对引才难,实施《高校毕业生留洛就业创业措施》,推进“万名大学生助企服务”计划,破解人才难题。
除了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服务机制还不断升级。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大走访活动办公室)建立企业问题协调解决、诉求办理及国企民企常态化对接等机制,通过统筹政府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从项目落地到生产经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自活动开展以来,洛阳市共收集企业问题402条,已解决367条,解决率超91%。
优良作风催生发展新动能。上半年,洛阳市经济交出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逾2925亿元,同比增长5.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84.1%,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同比增加109个,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洛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持续锤炼干部作风,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切实以作风转变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