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破浪行

——写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创业70周年之际
《河南日报》 (2025年09月08日 第 01 版)

  □时达 张宏怡

  70载风雨兼程,70载薪火相传。

  70年前,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响应祖国号召,在平顶山拉开了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序幕,开启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的创业征程。

  70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守产业报国初心,以煤为基,向新逐绿,让“一块煤”裂变为“一根丝”“一粒硅”,成功蹚出一条从传统能源化工企业向功能材料企业转型之路,实现从平“煤”到平“美”的华丽转变。

  如今,作为河南全力支持创建的世界一流企业“种子选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超2800亿元、利税超百亿元的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特大型控股公司。旗下控股平煤股份、神马股份、易成新能、硅烷科技4家上市公司,6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新三板,拥有我国品种最全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亚洲规模领先的尼龙化工产品生产基地,行业一流的硅、碳先进材料产业基地,谱写了平煤神马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煤海拓荒”到“多元发展”

  以实干演绎沧海桑田的蝶变

  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中宜创芯公司的车间里,每个石墨坩埚靠数控每3天就能合成30公斤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其产品纯度最高达到99.9999998%,一举登顶全球塔尖。

  起于煤而不依赖煤,兴于煤而不止于煤,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70年来改革探索的发展主线。

  1955年9月8日,平顶山矿区第一对矿井诸葛庙矿在一片荒滩野岭上动工兴建,从此“中原煤仓”享誉全国。

  1981年12月1日,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卷高品质尼龙浸胶帘子布在神马创业者手中诞生。

  2004年,面对新形势下矿竭企衰的世纪之问,原平煤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发展战略,率先在全煤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改变“一煤独大”的局面。

  2008年12月5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中原崛起大局,战略重组原平煤集团和原神马集团,一举打通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产业转型走上快车道。

  2022年,企业名称标识焕新启用,掀开了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如今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立足焦煤资源优势,打通了煤基尼龙化工、碳材料、硅材料多条特色产业链,构建起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多元支撑、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构建了全国首套5G+智能选矸、河南省首套5G+智能综采等应用场景,建成1对国家级、11对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煤矿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积极探索精煤液化和转换化工原料新路径,推动煤炭产品由传统燃料向化工原料、高端材料转变。

  加速新兴产业倍增。打造出一条链条完整、技术含量高、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形成尼龙66与尼龙6相互支撑的百万吨级“大尼龙”产业格局,与平顶山市政府携手打造的中国尼龙城成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集聚区,被国家列为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眼下,正大力开发大飞机轮胎骨架材料、生物基特种尼龙、芳纶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尼龙产业链价值创造者。

  赋能未来产业启航。聚焦硅、碳材料产业主线,大力培育半导体材料及芯片基材、新型储能及源网荷储两个重心,超前布局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高端光伏、新一代储能、氢能源等领域。目前,光伏、风电、瓦斯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917.8兆瓦,储能电站容量335兆瓦,绿电替代率达34.6%。

  70年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黑转绿、由弱到强的历史性飞跃:主要产品主焦煤品质、轮胎骨架材料产能、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世界领先,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位居亚洲第一方阵,硅烷气、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产能居全国前列,2024年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68位。

  从“跟跑追赶”到“领跑突破”

  以创新之刃立势行业潮头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公司的展柜里,一瓶己二腈藏着产业逆袭故事。曾被国外垄断的关键原料,如今靠自主研发实现了国产替代,让“卡脖子”难题变成了“撒手锏”。

  从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我国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到改写国内高品质轮胎骨架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再到填补国内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电子级硅烷气、高端光伏导电材料银粉等领域空白,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始终涌动着创新的激情、流淌着创造的血脉。

  进入新时代,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深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探索构建科技创新“六个一批”工作体系,即建设一批战略引领型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共享型孵化企业、研发一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建成一批产品研发型全流程重点实验室、搭建一批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大手笔改革机制。大胆探索实施科技创新五项特别规定,即重大创新转化项目报备后边建边批;科研资金按需投入、年初估算、不限预算;科研人员配备不限编制、薪酬不设上限;急需的科研设备及材料自主采购、不用招标、事后审计;课题上的事课题长说了算、课题外的事集团帮着办,有效解决了科研人员为招标所困、为经费所难、为报销所累、为保障所忧等问题。把“工资靠课题,奖金靠成果”导向上升为规章制度,通过节点奖励、里程碑重奖、效益分红等激励方式,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力。近5年,累计投入科研资金约15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年均达2.3%以上,计划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100%,科研成果转化率达95%以上。

  高能级搭建平台。聚焦产业化、专业化研究方向,先后建成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煤炭绿色开采、尼龙纤维、工程塑料等产品研发型全流程实验室,承建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尼龙纤维中试基地,创新建立“科技+资本+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模式,构建了由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个博士后工作站构成的强大创新系统。

  全链条引育人才。积极探索“聚凤筑巢”新路径,持续推行候鸟聘任、短期服务、带土移植等柔性引才模式;成立创新学院,联合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孵化与产业高度适配的本土科学家;创新建立科创网络社区,配套完善科研需求征集、信息发布、交流沟通机制,最大限度向科研人员“赋事、赋能、赋权、赋利”。

  高科技助力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不断跃升价值高端:先后攻克绿色充填开采、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位芳纶、全钒液流电池、碳化硅基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多个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行业空白,带动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较2022年年底增长率达到92.8%,助力企业实现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从“内陆煤城”到“全球布局”

  依开放之姿跃升世界格局

  2024年9月22日,年产2万吨尼龙66差异化纤维泰国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首个海外实体项目成功落地,也意味着这家从“内陆煤城”走出的企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

  以开放为钥,启发展之门,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数十年发展历程中不变的坚守。从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企业资源、管理优势与民营机制的有机融合,到己二酸、尼龙切片、工业丝、帘子布等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打造豫西南先进材料“工业走廊”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到举办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科技创新生态……每一步都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放促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紧抓我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机遇,将开放合作作为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路径,通过东引技术、西进资源、出海产能,全力塑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瞄准东部地区,引“技”引“智”。牵手屹立集团合作建设尼龙66高端民用丝项目,联合比亚迪打造产业链深度合作的命运共同体,携手隆基绿能共拓非洲市场,与宁德时代在新型储能、绿色物流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共建碳化硅半导体联合实验室……多元化合作实现“双向奔赴”、共同发展。

  着眼能源资源高度富集、产业基础好的西部地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重点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区耦合发展、链式布局煤电尼龙一体化、风光发电及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集群项目,通过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多元路径。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品牌出海”转变。通过整合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的优质煤炭资源,进军海外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前瞻布局中东、南美、非洲等尼龙新兴市场,推进石墨电极行业联合重组、光伏产能转移,拓展储能域外市场,以高水平的开放力争5年内实现海外营收占比30%以上,在全球叫响“平煤神马制造”。

  从“聚力兴企”到“尽责为民”

  用责任担当彰显国企使命

  70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实施党建领航行动,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一代代创业者接续奋斗,让昔日的荒滩野岭崛起为今日的现代化产业高地。

  着力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建立思想政治工作“1+N”制度体系,明确将班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最小网格和“前沿哨所”,建立起班组、党支部、基层党委(直属党总支)三级治理网格;推行“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深化“六必访”“七必谈”,实施职工职业生涯全过程动态关怀,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为各项事业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牢记“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者”,勇挑改革发展重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

  在服务地方经济的主阵地,围绕做强中国尼龙城、许昌硅碳先进材料产业园、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园,推动以豫西南先进材料“工业走廊”为产业生态圈的上下游集聚发展,努力承接更多沿江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居民就业。

  在能源保供的第一线,7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4亿吨、精煤2.95亿吨、焦炭1亿吨、工业丝320万吨、帘子布196万吨、工业盐4383万吨,以稳定可靠的能源与工业产品供应,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场,累计派出长期驻村帮扶干部100余名,定点帮扶4城市40个村,帮助15285人成功脱贫,帮扶工作惠及1.3万个农村家庭、5.2万人。

  在绿色发展的前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通过推进近零排放五年行动、发展绿能产业等举措,连续4年上榜“中国碳中和贡献力50强”榜单。

  助社会发展,更解职工所忧。秉持“企业发展,职工共享”的理念,该集团下大力气,持续增进职工民生福祉——

  安居有保障。自2007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以来,累计完成改造面积430万平方米,为近5.2万户职工家庭圆了“安居梦”。

  健康有守护。完善职工医疗救护保障体系,常态化实施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高品质体检等普惠项目,全面建成矿区创伤研究中心、医养中心。

  作业更安心。盾构机、掘锚机、横轴掘进机、巡检机器人、井下空调、井下快车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成功应用,职工作业环境进一步改善。

  帮扶有温度。建实用好生活救助、职业帮扶、大病救助等服务平台,推动金秋助学等“六送”活动常态化、长效化,金秋助学活动连续开展21年来,累计发放助学金超过6000万元,受助职工子女达5万多人次。

  就业有支撑。积极落实稳就业政策,近5年累计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近4000人。

  ……

  从服务国家战略到守护职工幸福,从助力区域发展到践行绿色使命,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责任担当早已融入发展血脉。2024年,该集团荣膺中国慈善公益500强第38位,成为国企履责的生动典范。

  70年峥嵘岁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不断从“平顶”迈向“塔尖”。“未来,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化‘六个坚定’,即坚定以安全绿色为前提,坚定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以主业做强为支撑,坚定以全体职工为依靠,坚定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加快推动尼龙产业争创世界一流、煤焦产业优势再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奋发争先、盐化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到203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利税总额300亿元,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加快建设全球优秀的功能材料领军企业,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说。

河南日报头版 01勇立潮头破浪行 2025-09-08 2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