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9月13日,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学生走进南阳革命军事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张峰 摄
□本报记者 马愿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9月15日至18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组织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这堂思政大课按照不同学段依次推出,分别为小学课程“众志成城”、初中课程“中流砥柱”、高中(中职)课程“精神丰碑”、大学课程“大国担当”四个篇章。我省精心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并结合课堂教学、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不同学段学生从不同维度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您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9月15日,以“众志成城”为主题的小学思政课播出,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组织师生开展集体观看活动。
视频中出现日军空袭上海的画面,震天的炮火、四处逃散的人群、废墟中哭泣的孩童,令人深受震撼。课程结尾,孩子们自发站起来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童声稚嫩却充满力量。
课后,陇西小学教育集团首席思政课老师常青向学生们提问:“如果有机会跟先辈们对话,你们想说些什么?”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您当年为之牺牲的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航母、航天飞船。”“我们要永远铭记先辈的奉献和牺牲,传承红色基因,把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您守护的家国早已强大,您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这堂思政课如春风化雨,将伟大抗战精神种进了儿童心田。
“用英雄的精神哺育新时代的青少年”
“我们家有一个传家宝,是从我爷爷牺牲的地方带回来的一块树皮,我爷爷就是靠这些东西果腹,靠共产党人的意志支撑。”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之孙马继志,拿出一块珍藏的传家宝,开始讲述爷爷的故事。
9月16日,在以“中流砥柱”为主题的初中思政课上,驻马店市杨靖宇中学的师生们重温了英雄的故事。
“从小就在语文课本里读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如今我能成为杨靖宇中学的一名学生,倍感光荣。今天这堂课,让我懂得了‘宁死不屈’四个字背后是多么伟大的斗争精神。”该校八年级十六班学生郭思远说。
“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杨靖宇牺牲前对劝他投降的村民说的话,深深震撼了该校老师刘刚,“作为教师,我会将杨靖宇精神内化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作为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我们倍感光荣,也更觉责任重大。”杨靖宇中学党总支副书记蒋亚娟表示,将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持续深入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用英雄的精神哺育新时代的青少年,为他们打好人生的精神底色。
“我们要主动承担时代使命和重任”
9月18日开播的大学思政课“大国担当”,仿佛让河南工程学院的师生们置身于那个炮火纷飞的时代中。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无数先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该校会计学院学生曾家兴感慨道,作为杨靖宇将军的校友,应该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勤奋学习,掌握本领,这才是对前辈们最崇高的敬意。
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让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潘琼对“来之不易”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下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旗帜、用生命铺就道路换来的。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将紧扣教育强国建设使命,引导学生以爱国情铸魂、以强国志立心、以报国行立身。”潘琼说。
“思政课上,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充分体会到大国担当。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主动承担时代使命和重任。”河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解伟表示,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红色基因,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