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持续阴雨 决战决胜“三秋”

《河南日报》 (2025年09月21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李若凡

  “三秋”是秋粮收获、小麦播种的关键窗口期,关乎全年粮食收成与来年生产根基。我省9月以来多轮降水叠加,未来仍有分散性降水,将对秋粮灌浆、农机抢收、小麦备播等产生影响。

  我省从气象预警、田间抢收、麦播备耕到秋粮收储全面发力,以系统性举措坚决打赢“三秋”生产攻坚战。

  秋收在即 警惕阴雨

  省气象局统计显示,9月以来,我省已出现多轮大范围降水,下半月我省仍多分散性降水。22日至23日黄河以南部分地区将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5日至27日还将有分散性降水。10月上中旬将有两次降水过程。

  尽管9月下旬至10月全省降水整体趋缓,但近期阴雨导致日照偏少、田间湿度大,豫中局部、豫北大部秋作物灌浆受影响,病虫害流行风险陡升。中南部、东部土壤偏湿风险高,制约农机下地。

  我省气象部门提示,9月底至10月上旬前期、10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为降水间歇期,这是抢收抢晒的黄金窗口,各地需紧盯天气预报,防范土壤偏湿对腾茬整地、小麦适期播种的影响。

  精准调度 快速响应

  应对阴雨对“三秋”的影响,河南以“抢收保粮、科学备播”双线发力。

  精准调度农机是抢收核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400万台套,其中玉米、花生收获机械18万台套。各地要统筹域内农机资源,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作业,同步推广机收减损、玉米适时晚收等增产技术,提升收获效率与质量。

  应急抢收机制快速响应。74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和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立响应机制,遇田间积水立即调集排涝机具清沟排水,并为机械作业开辟通道。

  烘干晾晒环节不留死角。我省农业农村部门要求各地检修保养烘干设备,保障热源供应,确保“能开尽开”。同时,推广玉米站秆晾晒、果穗装笼晾晒、花生倒立晾晒等实用方法,降低霉变风险。

  麦播备耕 技术护航

  麦播质量直接关系来年夏粮收成,河南提前布局,以技术赋能筑牢生产根基。

  关键技术精准落地。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已印发全省麦播技术、品种布局、病虫害布局等5条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推动深耕整地、镇压保墒等技术入户。

  病虫草害防控从严发力。针对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类病害,全面推行种子包衣,坚决杜绝“白籽下地”;针对多花黑麦草扩展蔓延态势,重发地区统筹资金落实封闭除草措施,减轻后期防除压力。

  技术服务全程跟进。通过“线下观摩+网络直播”模式,广泛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提高技术知晓率;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与基层农技人员联动开展“点对点”指导,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

  政策保障 颗粒归仓

  秋粮收购是“三秋”收官关键,河南以“多元保障、精准服务”筑牢收储防线,确保粮食顺利归仓。

  市场化收购与政策保障协同发力。省粮食和储备局要求各地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引导粮企、合作社等多元主体通过订单收购、代收代储等方式活跃流通;用好10亿元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争取金融支持,同时对接省外深加工企业拓展市场。目前全省已备足338亿斤仓容、100亿元资金,可满足465亿斤商品量、265亿斤收购量需求。

  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前布局。针对中晚籼稻可能启动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联合中储粮优化库点布局,实现“一市一表、一县一图”精准调度;采取“预约+现场排队”模式保障售粮顺畅,联合多部门制定工作清单,备足仓容、资金、人员等要素,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

河南日报要闻 02应对持续阴雨 决战决胜“三秋” 2025-09-21 2 2025年09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