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造产好药(“两山”理念在河南——这些工厂“绿”在哪)

——看羚锐制药如何走出绿色低碳之路
《河南日报》 (2025年09月22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卢松 李子耀

  “百余项技改、实时监控300+生产参数、能耗降低20%以上……”9月18日,说起企业绿色节能情况,羚锐制药贴膏剂事业部总经理程宝东如数家珍。

  群山环抱,厂中央建有一方池塘,走进位于新县的羚锐制药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宛如走在一座城市公园中。“守护好这一片绿水青山,做好药,是企业的使命。”程宝东表示,绿色发展是羚锐的责任,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工厂药材提取车间,大小物料布满其间,粗细管道曲折相连,生产井然有序。离车间不远的中央控制中心内,6名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监控着车间生产情况。电脑可实时捕捉300多项生产数据,保障不同批次中药材提取物的质量稳定性,多项节能措施降低了能耗。

  “原来每个提取罐旁都需要技术工人根据生产工艺现场操作、现场观测、现场复核和记录数据,车间至少需要180名工人。现在自动化生产,只需要30名技术工人监测即可。”程宝东介绍,药材投进设备后,整个生产流程都在封闭管道运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跑冒滴漏,能耗降低20%以上。

  从传统人工生产到自动化车间,源自羚锐制药的主动变革。2015年建设新工厂,企业与高校科研人员、设备厂家联合技术攻关,进行了自动化提取等100余项技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比如,热泵双效浓缩技术,通过制冷剂热泵模式,实现了加热与冷却能量的高效循环,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羚锐,绿色制造不仅是理念,更是靠数据支撑的精细实践。”程宝东说。企业膏剂车间应用含膏量在线检测,让每一片膏药的质量都稳定可靠;废水处理站与国家环保监测平台连接,动态监测100%达标,废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观池塘的补水和厂区绿化灌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中药材提取后的药渣等,也严格进行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

  羚锐制药绿色生产不止于厂区,更延伸至产业链的前端。羚锐生态农业公司在新县吴陈河镇推广“中药材+水稻”轮作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机制,带动周边800多户农民种植,建成了2000多亩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

  从源头种植到智能制造,再到循环利用,羚锐制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产良心好药。每年有超10亿贴“两只老虎”系列膏药走进千家万户,稳居国内中药贴膏剂市场前列。羚锐制药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花式护绿法

  羚锐制药通过三大创新举措,夯实绿色发展根基。节能降耗:提取车间采用热泵双效浓缩技术,能耗降低20%以上。无害处理:废水动态监测100%达标,药渣资源化处置。数字管控:实时监控300+生产参数,构建全流程低碳体系。企业通过ISO14001、ISO50001等体系认证,成为河南省绿色制造标杆。

河南日报要闻 02绿色智造产好药(“两山”理念在河南——这些工厂“绿”在哪) 2025-09-22 2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