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绪消费健康可持续发展

《河南日报》 (2025年09月23日 第 03 版)

  □河南省委党校经管部主任、教授 宋伟

  现在买东西,买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感觉,“为什么买”比“买什么”还重要。但情绪消费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帮我们缓解焦虑、提升幸福感的同时,也容易让消费者陷入“为情绪透支”的陷阱。

  近年来,情绪消费从小众消费逐步成为重要市场现象,是社会从物质富裕走向精神富足的必然结果,即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希望通过消费获取情绪价值、提升生活品质。

  情绪消费的好处真不少,不但为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人,提供了缓解压力、调整情绪的新途径,也在助力传统文化“复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拿解压玩具来说,捏一捏、揉一揉,帮助职场人释放工作压力,盲盒制造了拆封瞬间的惊喜,情感类直播为独居者提供陪伴体验。还有汉服体验馆让年轻人感受了传统服饰之美,非遗手作工作室提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既创造了情绪价值,又满足了审美需求、促进了文化传承。

  作为新的消费形态,情绪消费有力推动了消费企业创新升级,并催生了新的职业。情感疗愈师、自律监督师、晚安主播等10年前闻所未闻的职业,如今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不过,作为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消费现象,情绪消费虽然是大势所趋,让人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能够感触丰盈多彩的精神世界。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也不能太“上头”。随着部分消费者过度依赖AI陪伴、有的年轻人沉迷盲盒消费等现象出现,情绪消费出现的过度依赖和防沉迷等问题,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在理性范围内发展。

  相关企业与平台应通过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创造健康、可持续的情绪价值,不应片面追求利用和放大用户情绪弱点获利。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应强调“健康沉浸”而非“成瘾沉迷”,强调以健康的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而不是制造焦虑。

  社会应加强监管,完善“盲盒”等概率性消费的规则并严格执行年龄限制,规范针对老年人、情绪抑郁者等脆弱人群的“情感营销”,防止欺诈和过度销售,使情绪消费在健康轨道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河南日报深读·经济 03让情绪消费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09-23 2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